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生命向阳 情暖人心

“福乐家园”的学员们做的手工艺品

编前: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福州东山丽园小区举办了公益活动,现场还有残疾人租赁辅具有补贴等政策宣传,精准服务直暖人心。残障人士自强不息,300余件手作在省图展出,传递出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而泉州每月15日定期举办就业招聘市场,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挑岗位。这些暖心举措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泉州

残疾人每月15日

“家门口”挑岗位

按四个片区建立常态化就业招聘市场

海都讯(记者 黄晓燕) 15日上午,泉州市中心城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丰泽区东湖街道铭湖社区“党建+”邻里中心举办。招聘会打破传统大型招聘会的集中式服务模式,本月起以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为试点,每月15日固定举办,并按季度轮换场地开展残疾人常态化就业招聘。

泉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招聘会秉持“小规模、多频次、常态化”的理念,创新打造“固定场所+固定日期”的残疾人常态化就业服务平台。作为试点地区,丰泽区首场招聘会有16家企业参加,为残疾人提供了涵盖电商客服、服装加工、医院、物业、园林绿化等多领域岗位,20多名残疾人到场咨询应聘。

现场求职的王女士说:“以前找工作要跨区奔波,现在每个月都有招聘会,可以在家门口直接对接企业,方便多了。”一家招聘企业的人事专员告诉记者,常态化开展招聘会,与求职者面对面沟通,能更好地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接下来,泉州市残联将按四个片区:中心城区片(鲤城、丰泽、洛江)、东部环湾片(惠安、泉港、台商区)、南部沿海片(石狮、晋江、南安)、西北山区片(安溪、永春、德化),建立常态化就业招聘市场,构建残疾人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协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福州东山丽园

引入专业服务机构

让残疾人活得有尊严

海都讯(见习记者 王灵婧 实习生 何妮 文/图)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悠扬的萨克斯旋律在舞台上流淌,残障人士小李专注地吹奏着萨克斯,两位工作人员同步用手语“翻译”着歌词。5月16日,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以“从春天走向美好明天”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在福州东山丽园小区居民广场举办。

“看到他在台上发光,才明白什么叫‘生命向阳’。”居民陈阿姨感慨道,爱与感恩的情感仿佛有了具象的形状。作为典型的民生保障型社区,东山新苑社区居住着大量困难群众与孤寡老人,其中不少是残障人士。为了让这些特殊居民“更有尊严”,社区近年引进了综合服务机构“福乐家园”。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福乐家园”内设施一应俱全,不仅设有多功能活动室、手工教室,还开设了丰富的课程。“颂钵课、体能课、算术课、手工课等等,孩子们手工课上做的串珠、钻石画等工艺品我们会在公益活动上义卖,更重要的是我会教他们独立生活。”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活动现场,“福乐家园”的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一首《世界赠予我的》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援手,都能为残疾朋友点亮希望之光。”东山新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郑惠珍说,

“具有福州市户籍的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辅具租赁上可以申请一定补贴。”活动现场,福州市残联辅具租赁服务单位上海奥思特康复辅具有限公司受邀到场,向居民详细介绍了辅具租赁的流程与优惠政策。在服务点内,爬楼机、轮椅、制氧机、四角手杖等十余类辅具整齐陈列,“租用这些辅具既方便又实惠,之前我们就用爬楼机帮助一位常年困居家中的老人下楼。当老人到一楼的那一刻,真的看到他热泪盈眶。”据介绍,如今,辅具租赁、政策补贴等服务的覆盖人群已从残疾人扩展至老年人和伤病人群体。

省图书馆

300余件手作

讲述残障人士成长故事

海都讯(见习记者 何丹莹) 300余件纯粹的手工作品、近200张生动的康复场景、26组详实的项目故事……本月是全国助残宣传月,记者从福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获悉,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共同主办的残障人士赋能成果展,从5月15日起持续在省图展出15天,用最朴素的展陈方式,向社会各界展示残障人士在福利机构里康复、职业技能及体育竞技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传递出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展览设置多个主题板块,全方位展现残障群体成长轨迹。体育康复展区内,田径赛场上的矫健身姿与泳池中的灵动身影相映成趣,记录着学员们通过系统训练实现身体机能提升、突破自我的历程。墙面上悬挂的奖牌与证书,见证着他们在特奥会等赛事中创造的体育传奇,彰显体育康复对身心潜能开发的显著成效。职业技能展区则汇聚着手工编织、非遗技艺、文创设计等多元作品。精巧的藤编茶席、细腻的漆器摆件、富有创意的陶艺制品,不仅展现学员们扎实的技艺功底,更投射出他们通过劳动实现社会融入的坚定信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