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通讯员 郭月琼
来自福州的“南宋一姐”黄昇近日又“火”了。从福建博物院重新开放的“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基本陈列,到巡展厦门的《国家宝藏》特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黄昇的“时尚衣橱”——精美的各式成衣,在央视节目中大放异彩的霞帔、妆奁、香薰等衣饰小物只是她墓中出土了436件随葬器物的冰山一角。这一次,我们来说说此前从未展出过的十二条未曾使用的花边,这也许是南宋女孩间流行的“缝纫手工包”。
南宋“白富美”早逝 精美服饰陪葬
1975年10月,福州第七中学在拓宽操场时,意外发现一座南宋合葬墓。墓主为南宋宗室赵与骏,左圹为续娶李氏,右圹为原配黄昇。可惜三具棺椁中,赵与骏与李氏的棺椁都被盗掘一空,仅右侧黄昇墓保存完好。为了文物安全,文物工作者很快将其转运至福建省博物馆(今福建博物院)进行清理。随着丝层剥落,一位头戴鎏金银钗、颈佩带有凤纹金坠的绣花霞帔、身穿华服的命妇形象逐渐清晰。由于墓室地处较为干燥的山丘,石圹外包三合土,椁壁与圹壁间皆灌注了厚达4~6厘米的松香,独特营造方式带来的较强密封性,让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女儿衣柜得以完整开启:墓中共出土436件随葬器物,其中丝织品高达354件。
墓志铭揭示了黄昇的身世:她1227年出生于福州名门黄氏,父亲黄朴三年后高中状元,被朝廷重用。母亲早逝后,她由同出诗礼名门的祖母潘夫人抚养长大,“娴于祖母之训”,自幼便承诗礼之教。黄家为她择婿甚高,最终16岁嫁于南宋宗室赵匡嬴的十一世孙赵与骏为妻,成为朝廷命妇,却年仅17岁便早逝,归葬福州北郊的浮仓山。也许是家人对她芳年早逝的哀怜,遂以大量精美丝织服饰厚葬,作为留给她的温柔告别。
宋代“印绘”技法 打造奢靡衣料
在琳琅满目的丝织品中,有十二件尤为特别——它们不是成衣,而是独立存在、未缝制使用的花边。这些花边材质多为罗质,工艺精美,分别为五件彩绘、两件印花彩绘、三件绣花彩绘、两件印金填彩。它们的长宽各不相同,有可能用于装饰在服饰的袖口、衣襟等不同部位,似乎正静候主人裁剪缝缀。这些精美花边,又有些什么故事呢?
“这些花边体现了宋代独具魅力的‘印绘’技法,反映了南宋时期福建作为国内知名的丝绸产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拥有繁荣的桑蚕养殖业和丝绸手工业。”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教授谢玻尔介绍,“印绘”需先刻制模板,再将颜料辅以胶料,印于丝绸之上,工艺精致,图案清晰。宋人喜爱黄金,也会将金箔磨成金泥,称为“泥金”,融入“印绘”之中,光泽柔和,纹样璀璨,展现了当时上层社会对黄金装饰的执念。
尽管《宋史·舆服志》记载,朝廷明令禁止民间“销金、泥金、真珠装缀衣服”,但黄昇身为命妇,自属例外。印金技艺虽华丽,却极耗资源,在南宋经济捉襟见肘的背景下,民间亦难以普及。然而在黄昇的花边中,我们却看到了这种奢靡衣料,足见家族对她的良苦用心。
柔婉花边设计 呈现“克制之美”
花边的图案也透露出时代审美的变迁。谢玻尔说,“五行蝴蝶芍药绶带缨络纹”“蝴蝶与绶球飘带纹”“茶花、荷花、菊花纹”等精美纹样,皆为自然植物写实描绘,风格素雅、神态生动,极具南宋特色。与唐代偏爱大团大花、结构对称的纹样不同,南宋的花边设计更追求写实与柔婉,仿佛是将庭院里的春色,融进了丝线间。
这种审美取向并非偶然。当时宋明理学盛行,主张清淡内敛、敬谨持重。黄昇的父亲黄朴、夫家祖父赵师恕,皆对“尚文、尚德”的理学思想极为推崇。黄昇的服饰与墓中饰品风格,也自然呈现出一种低调却不失华贵的“克制之美”。
令人惊奇的是,宋代已有“花边专卖”。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陈芳等人所著《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谈及,从宋人的笔记看,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领抹”之类的服饰花边常作为日用杂品,在宋代的街边商铺和流动小贩手中单独出售。顾客可按需选购,回家缝缀在衣物上,与今天的“布贴手工包”如出一辙。黄昇墓中放入的这十二条花边,也许只是因为早逝,尚未成衣;也许是她在绣房中,与三两闺蜜把玩裁剪的小物,一同讨论新衣的裁剪与点缀的美好记忆,就如今天的女生热衷“手作改衣”。它们不仅是工艺杰作,更像一页少女日记,记录着黄昇未能完成的人生片段,也映照着南宋女性的细腻心绪与审美理想。从花边技艺、装饰图案,到市场流通与服饰价值,它们是历史的边角料,却也是文化的核心样本。
“《国家宝藏》虽已撤展,但黄昇墓的相关文物并不会消失于观众的视野。”福建博物院陈列展示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省博常设展《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到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展出的《宋词里的福建》,“南宋一姐”的闺房好物,是宋代相关展览中不时出现的历史惊喜。今年9月,省博将有新展《初见》亮相,观众将有机会亲眼看见其中3条从未展出过的珍贵花边,看看这些绣在衣角的美丽金线与茶花,就像黄昇的一生——精微极致,熠熠生辉。
□点击
她被称为南宋“时尚风尚标”
N福建日报
“每个女孩子都有这样的烦恼,‘今天穿什么?’我的一位七百多年前的福建同乡,也有这样的烦恼。”去年,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国宝守护人陈都灵如此说道,而她抛砖引玉介绍的,便是她所守护的国宝——南宋黄昇墓服饰。
黄昇墓内出土的服饰及丝织品足有三百五十四件,是出土南宋时期服饰类文物数量最多、保存情况最好的一次考古发掘。黄昇墓服饰不仅为学者研究宋代服饰提供了珍贵史料,这位被称作“南宋一姐”的神仙衣橱也掀起了一阵时尚风潮,她本人也被网友标榜为南宋的“时尚风尚标”。
黄昇墓服饰中,罗、绫、绮、绢、纱、绉纱、缎等各种高级织物共同诠释了一幅“裁绢罗,纺羽织烟,顾盼遗光彩”的华美光景,每一件都可以说是当时的时尚单品,很多款式放至如今也相当流行。
“南宋一姐”的神仙衣橱里,各式缀满花朵纹样精致袍服琳琅满目,印花、彩绘、刺绣等装饰技法无不展现了南宋织造业的高超水准。等级最高的一件礼服为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金彩辉映,典雅华贵;褐色罗印花褶裥裙,相当于今天的百褶裙;合裆裤好似阔腿裤,穿起来宽松舒适;还有丰富的内搭服饰,重量仅有16.7克的花罗背心折叠起来能够放进火柴盒……除了工艺精良的服饰品,黄昇墓还出土了一整套化妆品,化妆盒里不但装有铜镜、梳子和粉扑,还有各种形状的印花粉块,加之同时出土的金银器和漆器,共同为参观者描绘出风雅大宋的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