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青年报 京法网事
近期收官的网剧《值得爱》,讲述了两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代大吉与周水分分合合18年的爱情故事,以录像带的视角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了北漂青年的奋斗历程。剧中人物经历的悲喜事件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有哪些法律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呢?
剧情1
和假中介签租房合同
如何撤销?
剧中,有人冒充房屋中介,以超低价格诱惑代大吉尽快签约租房合同并交押金,然后又找了个借口偷偷溜走。为了防止代大吉生疑,假中介在走之前把自己的身份证押给了她。这种情况下,签订的租房合同是否有效?
法官说法
被欺诈签合同
有权请求法院撤销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表示,剧中代大吉与假中介签订的租房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假中介通过虚构低价房源的欺诈手段,使代大吉陷入错误认识而签约并支付押金,代大吉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合同一旦被撤销,自始无效,欺诈一方应返还财产,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
那么,剧中的假中介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69条,合同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为2万元,代大吉在本次租房事件中损失2400元,尚未达到刑事追诉标准。
综上,租房时要警惕“超低价陷阱”,签合同前务必核实中介资质与房产证,切莫因心急草率付款,同时保存好合同、转账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剧情2
气急之下砸坏他人汽车
有何后果?
剧中,代大吉被保安提醒后才惊觉自己被骗,连骗子押给她的身份证也是假的。奈何骗子跑得太快,代大吉没追上,只能拿他的汽车撒气,砸碎了汽车玻璃。骗子伪造身份证的行为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代大吉砸碎他人车玻璃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法官说法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情节严重或获刑
法官表示,骗子伪造身份证的行为构成伪造身份证件罪。刑法第280条第3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代大吉砸碎他人汽车玻璃属于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第1184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因此,代大吉需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赔偿车辆维修费用。此外,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若汽车玻璃维修费超过当地刑事立案标准,代大吉将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因此,遇到类似情况,务必冷静处理,砸车泄愤得不偿失,私力报复可能违法。
剧情3
入职工作先交置装费
合理吗?
剧中,周水到北京后面试了一家公司当导演,公司在与周水签完合同后又要求周水交置装费,声称给他采购西装用于出席发布会。周水把身上所有钱都用来交了置装费,没想到公司收了钱就此跑路,再也联系不上。公司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如果遇到相同情况,应该怎样维权?
法官说法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
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法官表示,该公司虚构事实,以“采购西装用于发布会”为借口收取费用,收钱后失联,无实际履行合同或提供岗位的意图,对周水的财物有非法占有目的,且高定西装一般费用较高,该公司很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面对求职时用人单位收费的情况,劳动者应当提高警惕,避免落入招聘陷阱,导致个人财产损失。
剧情4
求职面试
被询问三围等
代大吉参加某公司的求职面试时,招聘人员先询问其是否有男朋友,后询问了身高、体重、三围等隐私数据,并让其主动转圈展示身材。招聘人员这种看似家常的交流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是否属于就业歧视?面对这种招聘面试,代大吉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法官说法
不得以身体条件
作为录用标准
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法官表示,实践中,部分招聘者会要求面试者强制性填写问卷信息或者与面试者进行家常谈话,以便更好地获取面试者的隐私信息,并隐蔽地完成了隐性条件筛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除特殊岗位外,用人单位不得以身高、体重、三围等与工作能力无关的身体条件作为录用标准。就业歧视往往隐蔽性较强,劳动者往往因就业压力而忍气吞声。但纵容违法获取隐私信息只会助长不良风气,勇敢维权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净化就业环境。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投诉,也可以以平等就业权纠纷案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剧情5
“婚托”行为
需担法律责任吗?
剧中,沈静姝为了尽快补上学费,只能四处找工作打工挣钱。在一个大姐的介绍下,沈静姝做起了“婚托”。最终,学校接到沈静姝在校外做“婚托”的举报,勒令沈静姝退学。“婚托”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法官说法
“婚托”或构成诈骗罪
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表示,“婚托”是指以虚假身份或欺骗手段参与婚姻介绍活动,骗取他人感情及财物的行为。如果骗取他人财物金额达到刑法标准,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将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近些年,已有多人因涉及“婚托”诈骗被判处刑罚。因此,“轻松来钱快”的兼职背后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广大网友要警惕“高薪兼职”陷阱,切勿像剧中沈静姝一样轻信他人,谨记任何以轻松获利为诱饵的工作背后,都可能隐藏诈骗、洗钱等犯罪风险。
剧情6
卖“三无”壮阳酒
故意夸大医药功效
代大吉和沈静姝找到了一份销售壮阳酒的兼职,卖出一瓶酒提成20元。但实际上该酒系“三无产品”,不具备疗效。然而为了获取高额提成,她们在卖酒时故意夸大医药功效,让老人们误以为该酒具备治疗功效。老人们买回去发现不存在当时宣传的功效,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官说法
若酒中添加禁用成分
或承担刑事责任
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法官表示,二人销售的产品无任何正规批文,并侧重宣传疾病预防和治疗功效,明显违反“酒”类广告的宣传规定,属虚假宣传。虚假宣传会导致消费者对该酒类产品认知产生偏差,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甚至会误导消费者过度饮酒,损害其身体健康。如确实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先向提供商品的销售者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还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由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决定具体的行政处罚措施。
此外,若该酒中添加了已被列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的西地那非成分,二人还可能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