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唐明亮 俞兴鑫 文/图
“隔段时间就过来瞧瞧,看着楼栋像春笋般节节拔高,心里满是盼头……”从规划图纸上的线条轮廓,到如今6栋高楼巍然矗立,福州滨海新城壶井片区居民林女士用手机定格下壶临万新小区的蜕变瞬间。这座承载着征迁群众殷切期盼的家园,在“二建铁军”的匠心雕琢下,正将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记者昨日从福州城投集团所属省二建集团(以下简称“省二建集团”)获悉,福州滨海新城安置房十期(壶临万新小区)项目(以下简称“壶临万新小区”)迎来新进展——各楼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正式转入装饰装修阶段,项目将力争在年底前全面建成,为壶井片区城中村改造452户拆迁户筑起幸福新家。
攻坚克难 突破施工“双重考验”
昨日,走进位于万新路附近的壶临万新小区项目现场,只见200多名工人穿梭在各个楼层间,室内粉刷、砌体砌筑、门窗安装等装饰装修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一片繁忙景象。
据了解,壶临万新小区为安置房项目,计划新建6栋住宅楼,高度在17至26层之间,总建筑面积达65455平方米。
“大家加把劲,抓进度也不能松质量,我们现在多花一分心思,未来住户就能多享十分安心。”现场,省二建集团该项目经理黄超给记者介绍项目情况时,还不忘和各班组负责人反复叮嘱施工细项。
实际上,这样有条不紊的施工背后,是一场与时间、技术的“双重考验”。“项目刚开工,我们就遇上了难题。”黄超指着不远处的滨海快线感慨道。原来小区1号楼边界离滨海西站—大数据站区间最近仅14米,若是基坑开挖及打桩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地铁线路“伤筋动骨”——导致轨道沉降变形、引发地下管线破裂等情况发生。
为了啃下硬骨头,项目团队拉来地铁专家、地质专家“会诊”,对施工难点逐一剖析,最终为项目量身定制了一套精密“方案”:基坑开挖时,像切豆腐一样分横纵顺序逐层下挖;打桩时严格管控“力度”,并在周边设置消挤孔,减少施工带来的震动影响;联动福州地铁公司开启动态监测系统,实时紧盯震动数值的变化……
面对工期紧的挑战,一场交叉施工的“战役”也在项目上打响——土方开挖与钢筋绑扎紧密“接力”;混凝土浇筑与模板搭建无缝衔接;施工高峰期,项目现场配备300多人的“大兵团”,加上5台塔吊、6台施工电梯协同作业……正是凭借这一系列“组合拳”,项目在高标准推进的同时,顺利迈过一个又一个关键节点:去年10月完成桩基施工,去年12月14日完成地下室施工,今年6月24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精雕细琢 打造“森林家园”
如果说前期施工赋予了楼栋“生长”高度,那么如今的装饰装修阶段,则是赋予其“品质灵魂”的关键时期。
“安置房也可以有高品质!为了提升居住体验,我们在景观设计上也做了精心考量,让住户未来在小区里也能享受如同身处公园般的美好生活。”黄超介绍,壶临万新小区以“森林绿岛”为设计主题,巧妙融合自然生态与现代风格,将公共空间、景观绿地等有机整合,致力于打造一个布局科学、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沉浸式森林体验社区。
整个小区景观以“一轴二环”为骨架,分区打造“四大主题”景观区。其中,“一轴”贯穿园区,串联起各个景观节点;“二环”实现人车分流,内环为有氧环跑路径,外环作为车行道。沿着景观轴线漫步,“林下迎宾”的葱郁绿意、“日光暖林”的温馨惬意、“绿野仙踪”的奇幻趣味、“青氧时光”的悠然闲适将依次呈现。
记者了解到,仅是景观设计这一项,项目团队就专门召开了6次景观装修推进会:草坪中嵌装饰性条石功能性不高,建议优化设计;儿童活动区可增加绿化、交流桌椅、高差来打造趣味性;优化小区绿植布局;小区布道可融入海绵理念……“每一次讨论、每一处修改,都只为让小区建设品质更上一层楼。”
“后续我们将继续围绕精细化、高品质课题,以争创福州市房建工程‘榕城杯’优质工程为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用心雕琢每一处细节,力争在今年底全面建成。”黄超说,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为壶井片区城中村改造拆迁户兑现高品质安居的承诺,让居民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尽享诗意栖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