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万一能帮到谁呢?”变现了

“00后”福建医学生捐“生命种子”,为一名患者点燃重生希望

陈昱翰(右)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海都讯(见习记者 何丹莹/文 学校供图) 6月27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集室内,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医学院的2024级外科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00后”陈昱翰,经过约四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随着最后一袋珍贵的“生命种子”被封存,他正式成为全国第20423例、福建省第523例、福州市第154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生命的馈赠,将跨越数百公里,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血液病患者点燃重生的希望。

这份奉献的种子,早在陈昱翰的小学时代就已悄然埋下。他回忆,当年观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生死速递》——讲述台湾同胞为大陆少年捐献骨髓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他。“原来素不相识的人,真的会用最朴素的方式,把生的希望捧到你面前。”尽管片中粗针管曾带来恐惧,但了解到捐献技术早已更新、过程远非想象中痛苦后,他心中便萌生了这份志愿。本科期间,他积极投身红十字会活动,并在一次献血时毅然签署了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书,他朴素的想法是:“万一能帮到谁呢?”

2025年4月25日,福州市红十字会的一通电话让当年的“万一”成为现实:“初步匹配上了。”此时正值陈昱翰攻读硕士课题实验的关键阶段。面对学业与救人的抉择,他毫不犹豫:“课题进度不能拖,但患者的生命更等不起。”他挤出时间,积极配合完成高分辨血样检测、体检等准备工作。

6月11日,当最终确认“可以捐献”时,他内心的焦虑反而化为了平静。采集完成后,得知“生命种子”已安全送达患者所在医院,陈昱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造血干细胞捐献不是惊天动地的‘伟大’事,它只是普通人向困境中的人伸出的一只手,”他真诚分享道,“它没有想象中可怕,却能成为别人生命里最珍贵的礼物。”陈昱翰期待自己的经历能感召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愿更多人用爱与勇气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更多患者有机会重获新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