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橙鳞”“福农”“深圳” 蘑菇属家族有新成员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命名3个蘑菇属新物种

福农蘑菇

橙鳞蘑菇

深圳蘑菇

N海都见习记者 何丹莹

蔡怡晴/文 受访者供图

春夏时节,福建充沛的雨水催生了大量破土而出的蘑菇。日前,记者获悉,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命名3个蘑菇属新物种——橙鳞蘑菇、福农蘑菇和深圳蘑菇。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真菌学权威期刊《MycoKeys》。

怎么被发现的?

去年上半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内,一朵不起眼却有些特殊的蘑菇,引起了农学专业本科生陈司昂同学的注意。

“这位对蘑菇很感兴趣的陈同学,感觉没见过这种蘑菇,就移交给了我们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世恩介绍,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福农蘑菇”的独特蘑菇。

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园里“崭露头角”的,还有橙鳞蘑菇,这是王世恩在2024年10月份采集蘑菇时发现的。

团队研究员刘朋虎博士解释道:“我们主要采集的目标有两类:一是形态特征比较特殊的疑似新物种;二是常见品种中具有驯化潜力的(如香菇、平菇等),采集回来可能培育成新品种。”除了校园,团队还在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了橙鳞蘑菇的踪迹。

而深圳蘑菇,由深圳蘑菇爱好者制成标本后送至福建农林大学进行进一步鉴定,最终被确认为新物种。

名字怎么取?

据了解,蘑菇属物种丰富,全球已知超过500种。蘑菇家族虽然成员众多,但都有自己的名字,且各有特色。如2015年被科研人员王卓仁等人发现、仅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国美味蘑菇”,还因名字吸引了不少食客慕名购买。

加入蘑菇家族的这三个成员,它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橙鳞蘑菇,顾名思义是菌盖覆盖橙色或棕黄色纤丝状散生鳞片。”王世恩博士说,因此团队根据它的形态特征为其命名。

而另外两位新成员的名字,则是根据其发现地来命名的。王世恩博士介绍,福农蘑菇是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园首次被发现的,且目前其他地方暂未发现此蘑菇,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福农蘑菇”,深圳蘑菇也是因为相同的原因得名。

我省是天然“蘑菇乐园”

细数大型真菌版图,福建可谓新物种发现的沃土。

刘朋虎博士介绍,森林生态系统越复杂、越健康,其孕育的真菌多样性通常就越丰富。福建优越的水热条件、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为包括蘑菇属在内的各类真菌提供了极其理想的栖息地和繁殖温床。可以说,福建是名副其实的真菌资源大省和天然“蘑菇乐园”。因此,在福建,无论是城市公园、校园绿地,还是广袤的森林,只要环境适宜(尤其在温暖湿润的雨后),常常能看到各种野生蘑菇破土而出。而七、八月份,像常见毛木耳、玫红黄肉牛肝菌、灰花纹鹅膏、灵芝等,都是这个季节容易遇到的种类。

但对雨后冒出的蘑菇,刘朋虎博士则提醒道,蘑菇会伪装,仅凭肉眼观察形态、颜色,或者对照网络图片,是完全无法准确判断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能食用。

“很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之间形态差异极其微小,存在着高度的‘趋同进化’现象——不同种类为了适应相似环境,可能演化出非常相似的外观。”刘朋虎博士表示,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才能准确鉴定。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