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凌晨4点 葡萄园未“眠”

福安巨峰葡萄迎丰收,甜度“超标”;为助力农户拓宽销路,海都报特别发起助农活动,市民可扫描二维码订购,新鲜采摘的巨峰葡萄将第一时间配送到家

凌晨,郑杏锋葡萄园里的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葡萄

扫描二维码购买葡萄

N海都见习记者 吴诗榕 文/图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在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郑杏锋的十亩葡萄园迎来丰收季,一串串饱满的巨峰葡萄挂满枝头。今年48岁的郑杏锋,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种植葡萄,已经与葡萄相伴三十余载。

为助力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海峡都市报社特别发起助农活动。消费者如需购买这份“夏日甜蜜”,可扫描文末二维码直接订购,新鲜采摘的巨峰葡萄将第一时间配送到家。

种葡萄是门“刻日历”的活计

凌晨4点半,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郑杏锋就已经打着手电走进葡萄园,他告诉记者,葡萄一般是在傍晚到凌晨的时候采摘,太阳出来后果温升高,口感就会变差。

“种葡萄是门‘刻日历’的活计。”郑杏锋说,每年立春前后就要开始“抹芽”这项精细活,每根主蔓只保留5~6个饱满芽点,其余全部摘除。“就像给树‘理发’,枝条太密反而结不出好果。”

到了4月花期,他每天都要带着温湿度计穿梭于大棚之间,将棚内温度严格控制在25℃~28℃的黄金区间,“温度低于23℃花粉不散,超过30℃又容易落花”。

而最考验技术的当属疏果环节,5月中旬,郑杏锋常常手持剪刀在葡萄架下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要将一串幼果修剪成标准的圆锥形,一串大概35~45颗,长度大概15厘米,经他修剪过的葡萄“小子”几乎“一样高”,“每串间隔25厘米,距离近了抢阳光,远了浪费地力”。

日日相伴,连葡萄“说话”都能听懂

“二月抹芽、四月保花、五月疏果、七月防病,每个环节错过三天,整年的心血就可能白费。”郑杏锋说,种葡萄就像“带兵打仗”,抹芽是选兵,疏果是练兵,现在到了最后冲锋的时候。“日日和葡萄呆在一起,我好像都能听懂它们‘说话’了,叶子发黄是缺肥,果皮发皱是缺水”。

7月上旬,连续四五天的台风天气给福安带来了充沛的雨水,也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果农有些忧心。“潮湿环境容易引发裂果和病害,每天都要钻进大棚逐串检查。”郑杏锋托起一串葡萄,他熟练地剪掉两颗出现斑点的果实。他告诉记者,尽管采取了避雨大棚等防护措施,但湿润的空气仍导致亩产比往年降低了一些。不过令他欣慰的是,持续的高温让今年的葡萄甜度显著提升,“比往年更甜”。

为助力福安葡萄走向各地,海峡都市报社搭建起一个产销对接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读者只需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直接订购巨峰葡萄,共同品味这份独属夏日的“甜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