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梁展豪 林涓 文/图
五年多,龙岩武平县西厢村的村民们被一股持续不散的臭味困扰。在已划定为畜禽禁养区的平川街道,竟有一户散养户长期养殖生猪。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处猪舍位于养殖户屋后的小山坡上,圈养着20余头生猪。刺鼻的气味弥漫在周边空气中,影响了附近村民的日常生活。养殖户表示,知道该区域属于禁养范围,但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养殖生猪。
据了解,武平县平川街道(原平川镇)早在2015年就被明确划定为生猪禁养区。平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于5月底对猪舍进行了一次拆除,但养殖户重新搭盖起了猪舍。街道决定本周再次对猪舍进行拆除。
50多平方米养了20多头猪,臭味浓重村民不敢开窗
在龙岩市武平县平川街道西厢村大瑶坪2号房屋后方的小山坡上,有4间简陋的猪舍,50多平方米的空间关着2头种猪和20余头小猪,阵阵恶臭弥散到周边的村民家中。
“猪舍离我们家的窗户不到50米,非常臭,这几年家里的门窗都不敢开。”西厢村村民陈阿姨说,早年间周边有好几户人家养猪,但自从2015年平川镇全镇禁养生猪后,镇上其他养殖户的猪舍都已拆除,唯独这一户王姓的养殖户,从2020年至今还在养殖。
村民钟先生称,今年3月份有邻居通过12345平台反映养殖问题,平川街道回复已要求养猪户限期清栏大猪、小猪,否则强制清栏。到了5月底,街道与城管才拆除猪舍屋顶,6月8日拆除了猪舍围墙。但生猪一直未被处置,6月21日母猪又生了十几只猪崽。
此外,不少村民还表示,该养殖户为降低成本,每日到菜市场收集家禽内脏熬煮饲料,空气中时常弥漫着腐臭及内脏烧焦的气味。
领了近4万元奖补,仍继续养猪
根据武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平川镇为生猪养殖“禁养区”的批复》(武政文[2015]456号)文件,平川镇全镇禁养生猪。
2015年5月11日,这名王姓养殖户与平川镇政府签订了一份《生猪养殖场关闭转产、拆除协议书》,明确养殖户王某自愿关闭转产、拆除养殖场并永久停止在该场所从事生猪养殖行为。协议书显示,养殖面积约232.78平方米。
协议书中提到,王某需按照要求拆除后,由甲方申报验收,核验完成后可以获得奖补资金。据了解,王某领取了拆除补助28336元,拆除奖励金11640元。
对此,王某表示,他的确领取过“禁养”补贴,但后来都花完了。自己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养猪。对于臭味影响周边邻居的情况,王某不以为然。
街道称已制定拆除计划
领取了拆除补贴后,猪舍依然还在?武平县平川街道党工委书记蓝善雄提供了早前拆除的照片,并表示在领取拆除补贴时养殖户王某已拆除猪舍,如今的猪舍是后期重新建设的。2020年,街道发现该养殖户重新开始少量养殖,养殖环境相对干净,因此主要以劝导为主。然而,近两年王某的生猪数量开始增加,异味明显加重,周边居民开始不断投诉。
“我们劝了非常多次,但是他始终不听。”蓝善雄表示,目前街道制定了处理方案,计划先通过思想工作向养殖户施压,要求其自行处理生猪,并给予15至20天的缓冲期。“若养殖户在缓冲期内未完成清理,街道会采取强制清除措施。”
据了解,2020年2月,武平县人民政府印发《武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平川街道不宜建设养殖场,将其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
这次拆除是否能还村民清新的空气?海都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