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福州中欧班列启运三年

已发出超10亿元货值;“海铁联运创新案例”受到联合国贸发会议肯定

7月22日,江阴港集装箱货场(林涛/摄)

7月22日,中欧班列发车(倪小康/摄)

海都讯(记者 马俊杰 通讯员 周敏 黄凌杰) 7月22日,一列装载45个集装箱价值近2000万的机床、显示器、服装、运动鞋、无纺布、纸尿裤、海带、易拉盖、轮胎等货品的中欧班列从江阴港驶出,奔赴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标志着福州中欧班列已开行三周年。

三年来,福州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61趟班列、超10亿元货值、200余种货物品类,以“海铁联运”创新模式,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

丝路海运是以福建港口为起点,连接东亚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它与福州中欧班列相互补充,形成了海陆双向、开放协同的物流格局。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拓展了“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冷链”“班列+贸易”等新业务新模式。

南铁福州铁路物流中心莆田营业部经理余磊告诉记者:“三年来,中欧班列的货物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等传统商品,逐渐拓展到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货物总价值累计突破10亿元。与传统海运方式相比,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发展新模式具有性价比高、运输量大、安全性强的特点,让更多国内企业能够将‘中国制造’安全便捷地送出国门。”

“以前东南亚货物到欧洲,要经历海运、转运、铁路三次报关,耗时45天,单证成本超2000美元。”福州国际班列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扬明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多式联运电子提单”,并介绍说,“现在凭这份‘数字单据’,客户可在福州完成海运、铁路、公路全程运输申报,时间压缩至20天,成本降低60%。”

据了解,今年4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供应链重构报告》中,福州中欧班列“海铁联运创新案例”被列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最佳实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