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何丹莹 记者 胡婷婷
实习生 王立文 文/图
“药材好,药才好”,可这“好药材”到底能存多久?8月1日起,中药饮片保质期标注将强制执行。福州药店情况如何?是否已按新规给中药饮片“明码标期”?记者进行了走访。
走访:
药店落实新规 标签信息清晰
国家药监局2023年发布的《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提出,中药饮片的内、外标签应当标注产品属性、品名、规格、药材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装量、保质期、执行标准等内容。该《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保质期的标注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中药饮片的保质期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自主研究确定。相关施行日之前使用原有的包装、标签生产上市的中药饮片,可以继续销售、流通至使用完为止。
中药饮片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药品,通常切成片状、条状等,形态和规格较为统一,便于调配和使用。
8月1日,记者随机走访福州鼓楼区部分连锁药店。在某知名连锁药店,记者看到,各类中药饮片均被放置在透明的密封罐中保存。罐体上贴有清晰醒目的标签,上面清楚标注了中药饮片的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记者随机拿起货架上的几款饮片,如黄芪、枸杞、当归等,其标签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均易于辨识。
在鼓楼区另一家药房,货架上陈列的中药饮片,其标签上的品名、规格、生产批号、生产企业和有效期等信息同样一目了然。“我们这边所售卖的药品,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饮片,全都是有完整、规范的生产信息和质量标识的。”该店店长向记者表示,“清晰标注信息也是对消费者负责,让大家买得明白、用得放心。”
市民:有了保质期 用药不用再“赌运气”
“以前总纠结家里的薄荷放了3年还能不能用,现在有保质期一目了然。”在鼓楼区一家药店购药的李女士坦言,新规上的保质期让她对用药时效更有把握。一旁的陈阿姨则分享了一段教训:“去年夏天,我把受潮的党参用来炖汤,喝了之后上吐下泻,后来才知道是药材变质了。”她说,如今看到标签上的保质期,终于不用再“赌运气”。
“中药饮片标注了保质期,让消费者心里更有底,知道什么时候该吃完,也能避免吃到过期药。”正在一家药店购买党参的市民李女士说。
专家:新规保障用药安全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并非所有中药都是越陈越好。”福州市中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谢玉玲解释道,像新会陈皮便是越陈越好的典型,这与它的生长环境、炮制工艺、贮存条件以及日常养护等因素息息相关。不过,大部分中药有着自身特定的存放期限,一旦超过期限,中药饮片可能会出现发霉、长虫等问题。例如,薄荷、当归等富含挥发油的中药,放置时间久了,气味会散失,药效也会随之降低;而党参、甘草等富含糖分的中药,吸潮后容易发生霉变、虫蛀,这些过了保质期的中药饮片也不建议使用。
谢玉玲认为,为中药饮片标注保质期,能促进中药饮片行业的良性发展。“这项规定的出台,能够保障群众的用药安全,避免因使用过期中药饮片而产生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能增强市民对中药饮片的信任。”此外,谢玉玲表示,该政策还能引起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重视,降低产品不合格率,有助于中药饮片行业的规范,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中药饮片
多数可保存2~3年
据《中国药典》,多数饮片保质期为2~3年(从生产日期计算);矿物类(如石膏)性质稳定、不易变质,可保存5年以上;根茎类(如黄芪)含淀粉,易虫蛀,可保存2~3年;花叶类(如菊花)易受潮变色,可保存1~2年;动物类(如全蝎)含蛋白质,易霉变,可保存1~2年;油脂类(如苦杏仁)易酸败氧化,仅能保存6~12个月。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