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今年8月5日,是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开通七周年。记者从福建水投集团晋金供水有限公司了解到,7年来,工程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已累计向金门供水超4300万吨,日均供水量从开通初期的0.9万吨上升到目前的约2.1万吨,占金门县自来水厂日常供水总量的81.9%。
金门民众喝上“放心水”
又保育了地下水
晋江与金门隔海相望,最近处仅5.6海里。长期受困于资源性缺水的金门民众,一直深怀从大陆引水入岛的梦想。早在1995年,两岸就提出从福建向金门供水的构想,此后,两岸相关部门和专家经过反复论证,提出多个方案,最终确定由晋江向金门供水。
2015年7月,福建与金门签署供水合同;同年10月,大陆段率先开工;2017年11月,海底管道全线贯通;2018年5月,双方完成联合测试,具备通水条件。2018年8月5日,滔滔晋江碧水穿过约28公里陆海输水管道,流入金门田浦水库,圆了金门同胞盼了23年的供水梦。
7年来,得益于源源不断的活水,金门民生用水依靠地下水占比从开通初期的68%降低至5%,既让金门民众喝上“放心水”,又保育了地下水,还改善了田浦水库、太湖水库的水质。
首批“台胞林长”
共同守护金门供水“生命线”
为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水平,泉州正加速推进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今年7月8日,该工程N1标段“清源号”顶盾机顺利始发,标志着工程进入核心施工阶段。“清源号”是福建首台顶盾一体设备,总长95米、重275吨,专为复杂地质条件设计,最大推力达13300kN,能以每分钟80毫米的速度精准穿越晋江主河道。其创新的顶盾一体复合掘进技术,将有效破解基岩凸起、地层上软下硬、砂卵石层浆液流失、转弯半径小等难题,填补我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保障泉州及金门地区供水安全按下“加速键”。
此外,今年4月初,泉州还聘任首批“台胞林长”,开启两岸共享治水模式。张亚宗、吴汉樑、卢昕橙、洪超雄等四位台胞正式成为泉州首批“台胞林长”,肩负起龙湖、草洪塘水库及围头湾防护林等4389.69公顷生态区域的管护职责,以“流域守护者”身份共护金门供水“生命线”。此次台胞林长制落地,标志着两岸同胞首次以制度形式共担生态保护责任。
记者了解到,未来晋江还将形成多水源互补、多线路联动的供水格局,进一步保障金门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