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飞虎啸长空 情缘跨山海

福建博物院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再现抗战壮举;海都记者深入多地,探访飞虎队与福建跨越时空的烽火情谊

飞虎队长汀纪念馆

陈炳靖的飞虎队夹克

飞虎队赠送给长汀居民康拜三的不锈钢汤匙 (毛伟先供图)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学生在参观展览

陈炳靖年轻时的照片

N海都记者 梁展豪 林涓 文/图

近期,“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在福建博物院13号展厅展出。数百张珍贵历史照片与部分文物,让观众重温那段中美携手抗战的峥嵘岁月。展览启幕以来,观者众多,好评如潮。

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中美两国人民同仇敌忾,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深情。1941年至1945年,美军航空兵以志愿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等多种形式参战,这些“空中勇士”,被中国百姓亲切唤作“飞虎队”。

那段烽火岁月里,中美空军在东南天际筑起空中长城,莆田籍飞行员陈炳靖等中国勇士也在飞虎队中,用热血捍卫民族尊严。近期,记者深入龙岩长汀、莆田等地,倾听抗战亲历者和飞虎队员后人讲述那段并肩抗战的动人瞬间。

飞虎驻长汀 战机频频重创日军要地

1945年2月,美国空军十四航空队在长汀设办事处,一支100多人的飞虎队支队进驻县城和机场。当时,长汀机场是国民政府管辖下东南数省唯一的机场,飞虎队以此为基地,轰炸台湾等地的日军军事,加速日寇投降的进程。此后,长汀机场常有飞虎队战机起降。

“以前家家户户都备着‘逃飞机’的包袱,敌机一来就往城外稻田的土洞里钻。飞虎队的飞机来了,日本轰炸机就不敢来了。”87岁的郭如准是抗战亲历者,对那段日子记忆鲜活。飞虎队进驻当晚,一架日机来袭,机场周边高射炮在探照灯指引下织成火网,狠狠回击。此后,飞虎队在东南沿海的行动重创日军,让横行的敌舰销声匿迹,切断了汕头与厦门间的日军航线。

长汀水东街的黄氏丽园,是当时最豪华的仿欧式建筑,主人黄丽川二话不说将其让给飞虎队居住。当地还安排专门厨师,照顾队员三餐。

在郭如准的记忆里,这些高鼻梁的美国大兵,不仅是护佑平安的战士,更成了融入长汀烟火的“街坊”。

“我们叫他们‘高鼻梁’,他们在街上见了孩子,会递出透明纸包的红糖果。”那是郭如准第一次尝到那样的甜,孩子们奶声奶气喊“ok”,总能逗得大兵们多塞几颗糖。

1945年8月15日,胜利的消息如电流般传遍长汀。“鞭炮从街这头响到那头,没完没了。”郭如准说,飞虎队大兵开着吉普在街上转圈,举着长汀米酒与人碰杯,有人把帽子抛向空中。“我跟着人群跑了半条街,鞋都跑掉了,可心里高兴——以后不用再躲进土洞逃飞机了。”

汤匙藏温情 美国大兵爱吃长汀小吃

飞虎队驻长汀期间,长汀百姓也全力相助。75岁的毛伟先家,有一把用了79年的不锈钢汤匙,藏着段温暖往事。

“美国大兵特别爱吃长汀小吃,有时让我大哥、二哥带路去店里,有时买回去吃,常吃得竖起拇指说‘古德’‘古德’,逗得大家直笑。”毛伟先说,当年,他母亲康拜三开着小吃店,热情接待飞虎队员,因队员不习惯用竹筷,母亲每次总为他们递上陶瓷汤匙。

一天,飞虎队员送来三把亮晶晶的不锈钢汤匙作礼物,“母亲连连鞠躬,我三哥当时2岁多,抓着汤匙不放,大家都笑得开心。”毛伟先回忆,“母亲常说,他们是来共同抗战的,要记人家的好,做人得‘长情’。”

三把不锈钢汤匙中,有一把被毛家珍藏至今,成了中美人民友谊的见证。汤匙边缘的磨损,是岁月的痕迹;那份跨越国界的善意,却在时光里愈发清晰。

铁窗耀赤诚 闽籍飞行员的不屈战魂

飞虎队在抗战中英勇作战,取得赫赫战绩。这支队伍中,也有不少中国飞行员,福建莆田籍的陈炳靖就是其中一位。

1937年陈炳靖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毕业后,即赴上海商船见习。“同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叔叔看到满大街的残肢和尸体,决定到杭州空军办事处报名,投考空军第12期招生。”陈炳靖的侄子陈开熙说,当年近三千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杭州报考,学校最后只录取了293人。

1941年,12期学员毕业后,100多名学员前往云南昆明巫家坝基地接受飞行训练。经过一轮轮筛选,最后仅46人有资格驾驶战斗机。还差一个月毕业时,学员们接到命令,要去美国接受美国空军的飞行训练。“这群年轻人到美国后,一上天就表现出远超新手的技巧,引得美国媒体连连称赞。”陈开熙说道。

1942年底,陈炳靖等第一批在美受训的飞行员奉命回国作战。回国后,陈炳靖成为战斗机飞行员,短短三个多月内,升空出击作战11次。

“在和日寇的一次次空中搏杀中,陈炳靖昔日同窗接连陨落,半年内,第十四航空队的中方飞行员损失过半。”陈开熙感慨地说,“一同赴美的46名同学的集体毕业照上,有30人被标上白色十字架,意为殉国。”

1943年10月1日,陈炳靖从昆明起飞,前往越南海防港执行掩护任务,遭日军40多架战斗机包围。陈炳靖单机击落日机一架后,在日机围攻中中弹受伤,飞机即将爆炸之际,他跳伞落入山中。之后,陈炳靖在山中辗转6日,幸被当地山民发现救助,由法国情报人员送医救治。但消息泄露,陈炳靖被引渡给日军,从河内押至广州,之后又转至日军南京宪兵队地下囚室、上海江湾美军集中营。

审讯室里,日军屡次咬定他是“美国空军”,陈炳靖始终以铿锵的中文回应:“我是中国空军!”于是,日军将他列为中国俘虏,送往专门关押中国战俘的南京老虎桥监狱。

“就这样,我叔叔在南京开始了长达21个月的人间地狱般的战俘生涯。直到1945年8月29日,才被释放。”陈开熙说,出狱当天,日军少佐双手托举着陈炳靖入狱时被没收的飞行夹克,向他90度鞠躬,夹克上还沾着暗红的血迹。那一刻,这位铁骨铮铮的战士热泪盈眶。

薪火长相传

跨越时空的飞虎情缘

烽火岁月里,作为战略要地,长汀成为中美合作抗敌的重要见证。80多年过去,飞虎精神从未褪色,那份跨越国界的情谊也以新的方式延续。

2024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带《铭记英雄》图片展到长汀,泛黄照片重现并肩作战的热血岁月。同年,在格林夫妇促成下,长汀一中与美国皮科里维拉市埃尔兰乔高级中学结为“飞虎队友谊学校”,两校通过线上分享、学生互访,让青春的友谊接续历史的温情。

今年7月20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飞虎队经贸论坛”上,长汀县政务代表团与皮科里维拉市代表团共同签署“友好城市”意向书。皮科里维拉市代表卢茨以“竹编”为喻,表达了对中美关系的美好期许。他说:“竹编越编越紧、越编越实,我们希望两地的关系也能如此,在各个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4日,由福建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办的“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在福建博物院展出。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前来参观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学生Jade Clarisse Melendres感慨道,“飞虎队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其历史深深吸引了我。”她说,回国后,将会向身边的人分享这次难忘的经历,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愿中美友谊长存。

连江一中的学生吴晗沁说,通过展览,她真切感受到历史书本上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之中,“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这段珍贵的历史。”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