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28岁女生口臭5年查出胃癌前病变

常吃这类食物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生活中不少人都遇到过口臭的问题,但很少有人把口臭和胃癌联系起来。近日,一位年仅28岁的女生,被口臭困扰5年没有重视,结果发现时已处于胃癌前病变阶段,她的父亲也因口臭检查出胃癌。因此,这位女生通过自己全家的看病就诊的经历,总结了3点血泪教训,分享给大家。

案例:查出胃癌前病变 她分享血泪教训

据河南都市报道,河南女生洋洋(化名)今年28岁,已经被口臭困扰了5年,但没有引起她的重视。日前,在一次体检时她查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进一步胃镜检查结果更显示“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这已处于——胃癌前病变的阶段。

她的父亲51岁,也因为长期口臭没有重视,也没有及时体检,最终查出胃癌。目前父亲术后6个月,正在恢复中。她的妹妹,也检出幽门螺杆菌,肠胃有明显的不舒服。

女生“洋洋”查出胃癌前病变反思,自己上大学时频繁点外卖,饮食长期重油重盐、嗜辣成性。确诊三四个月后,她的体重骤降了30斤。

她坦言,自从她和父亲生病后,她不再内耗,更珍惜当下。她希望将自己与家人的血泪教训,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长期有口臭,时不时伴随着烧心、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中的某一种,重点是如果你从没做过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一下。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不是每个人都有症状,有些人是不敏感、有些人是刚感染,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口臭。

并不是每一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有口臭,也不是每一个口臭的人都感染幽门螺杆菌。但是当你意识到自己嘴巴有味的时候,建议大家查一查。

管住嘴!别吃这类食物

感染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24年《食品科学与营养》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日常饮食中“超加工食品”吃得越多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也就越高,最高可增加2.17倍。

高盐:超加工食品通常含盐较多,长期大量摄入盐会破坏胃的黏膜屏障,更有助于增加幽门螺杆菌的定植。

高碳水:超加工食品中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含糖饮料),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加工过程:有研究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吃的快餐和油更多。除了快餐的成分(钠、糖、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因素会增加风险外,不当的食物处理、不良的卫生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也可能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有关。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记住这几点

尽量使用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制是预防幽门螺杆菌“口-口”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避免口对口地喂食,一定要告诉家里看孩子的老人,绝对不要将食物咀嚼后再喂给孩子。

家中餐具定期消毒,特别是家中有感染者时。煮沸(100℃,10分钟以上)或使用合格的消毒碗柜是有效的方法。

刀具砧板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尤其是肉类、水产)和熟食的砧板、刀具要严格分开,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晾干。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彻底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认真清洗双手至少20秒。

定期口腔清洁检查,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口腔内细菌的定植。

家人感染及时筛查,如果有家庭成员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建议其他家庭成员也要及时去检查,并同步接受治疗。

保持均衡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少吃高盐、腌制食品,规律作息,减少胃部刺激(比如长期酗酒、熬夜)。

(健康时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