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沈舜枝 文/图
“泉州的超龙牛肉店,有困难的人可以免费用餐,你们一定要把这个正能量传播一下。”近日,福州来泉的游客文先生打进本报热线968880报料说,他用餐时看到店里的爱心牌,觉得默默做善事的人很难得。
26日,记者按报料人的指引找到位于泉州万安五金机电商城的超龙牛肉店,了解后才知道,店主许超龙做这件善事已经四五年了,但从不声张。许超龙告诉记者,他也吃过苦,受过好心人的帮助,希望爱心能让社会更温暖。
小店挂着爱心牌
“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
超龙牛肉店在机电商城的角落,位置有点偏,但店面不算小,刚进门就闻到一股很地道的泉州牛肉古早味。
37岁的许超龙跟老字号店的亲戚学做几年牛肉,在2013年开了这家店,酒香不怕巷子深,生意一直挺不错。
“很小的事,没帮到多少人,实在没啥好说的。”许超龙笑眯眯地说,爱心牛肉面的事,从四年前就开始了。当时因为疫情,五金机电城封闭管理,他就把店里的料做了,给住在机电城里的人吃。
感觉到了关键时刻,一碗面也能给人帮助,许超龙就挂出爱心牌子:“如果您在泉州没有收入、遇到困难,您可以来本店,告诉本店人员,来份‘单人套餐(牛肉面)’,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在以后您有了能力的日子里,记得帮助一下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谢谢!”
这块牌子挂上去以后就没再摘下来,许超龙的善举做了四年多,却没有太多人知晓,只有一些光临的顾客会拍个照发到朋友圈。
善举坚持四年多
“都是吃碗面就走,我们也不会问”
许超龙说,四年多的爱心活动,帮助的人不算多。“不到万不得已,人家也不会求助。”他说,这些年,接待较多的是出来找工作的小年轻。
“都是吃碗面就走,不会说太多自己的情况,我们也不会问。没必要聊太多,他们记得这个就好。”许超龙说,接受帮助的人要求都很低,有的甚至不敢要牛肉面,执意吃碗咸饭就好,给汤也不肯要,只要一瓶水可以路上喝。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50多岁的大叔,亲戚在附近的医院住院,不知在哪里买了两碗白米饭,来我店里想要点菜。”许超龙说,“那天我给了他肉和菜,让他有需要时再来,他却没再来过。”
年龄最大的常客是社区里的一位老阿姨,50多岁,智力有些问题,有段时间常常来,每次看她打包一份面,很开心地回去,许超龙也很高兴。“后来她没再来,我问了一下邻居,才知道这位阿姨进医院了。”许超龙说。
难忘别人施援手 “我也吃过苦,受过别人的帮助”
“我也吃过苦,受过别人的帮助。”许超龙感慨地说起自己的往事,“我15岁就离家到市中心找工作,没钱租房子,是发小收留了我,两个人挤在宿舍里,跟他吵架了,他还要喊我回宿舍。”
“刚开始找不到工作,我一顿饭就吃一碗一块钱的咸饭,连个青菜都不敢点。”许超龙说,后来,他提供的爱心餐里有肉有菜,就是不希望别人也吃他当年受过的苦。
许超龙说,之前他找亲戚学做牛肉面,亲戚家是一个老字号的店,做了许多年,老主顾一大群。可亲戚不怕他学会了抢客人,什么秘诀都教给他。
“26岁时,我要开店创业,向另一个做企业的发小借钱,人家二话没说给了,连什么时候还款都不问。”许超龙跟记者说起这些时,眼角带笑,但眼里却有泪花闪烁。
希望儿子传爱心 “大儿子常常参加学校爱心活动”
经营牛肉店很辛苦,许超龙夫妻俩起早贪黑的,但妻子对许超龙提供爱心餐的事也很支持,有人需要帮助,她都会热心地煮上一碗。
“我们这点小事,实在说不上献爱心。”许超龙说,他身边有不少有爱心的人,经济条件也好,经常给困难群体捐钱捐物,他特别喜欢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很有格局。”许超龙说,他也希望自己有那样的能力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
许超龙有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未来成为有爱心的人。16岁的大儿子常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心活动,而刚上小学的小儿子还啥都不懂,爱玩爱闹朋友多,学习成绩不太好。“我不求他有多优秀,只求他身心健康有爱心。”许超龙说,只要有爱心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海都锐评
清澈的爱,奔涌泉州城
在泉州,爱从不是悬于云端的抽象概念,而是落于烟火人间的具象温暖——是超龙牛肉店老板许超龙四年如一日,为困顿路人提供免费餐饮的坚守;是“希望工程”汇聚109.7万元善款,为254名困难学子点亮求学路的担当(详见今日A03版报道)。一份份善意如刺桐城里的涓涓细流,穿街巷、过市井,浸润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超龙牛肉店的故事,藏着最朴素的人间温情。一块“免费提供餐食”的木牌,是不事张扬的承诺;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是直抵人心的慰藉。从求职受挫的青年,到陪护病人的家属,从步履蹒跚的残障老人,到漂泊无依的异乡人——他们捧起的不仅是饱腹的热食,更是一份不被轻视的尊重、一份被世界托住的底气。这份善意不喧哗、不标榜,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让“温暖”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无独有偶,泉州对“希望工程”的深耕,更显一座城市的人文担当。109.7万元善款,为254位少年点亮了前行的光。从课堂外的助学,到成长中的帮扶,“希望工程”以制度化的温暖,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
个体的微光与群体的力量相互交织,共同绘就泉州的爱心地图。超龙牛肉店是民间善意的缩影——它让我们看见普通人的举手之劳,亦能成为他人困境中的“摆渡船”;“希望工程”则是社会力量的凝聚——它见证着政府与各界携手,将零散的温暖拧成坚韧的绳索,托举弱势群体向上生长。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泉州人的慈善,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种能量的循环和爱的传递。牛肉店招牌上那句“以后记得帮助身边人”,道出了这个城市的公益伦理:善意不是施舍,而是一场心手相传的接力。它让受助者保有尊严,也让温暖得以延续、扩散、奔涌。
一碗面,可以温暖一个困境中的人;一座城的爱,可以照亮无数人的未来。愿这份清澈的爱,继续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流淌,在每一声问候、每一次伸手、每一份关心中生生不息,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爱与希望的力量。
(一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