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连跨三个千亿台阶 鼓楼擘画时代新篇

这30年,福州市鼓楼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连跨三个千亿台阶;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走前列、作示范

新能源科创中心

老人在长者食堂内乐享午餐

“一刻钟幸福圈”社区签约医生为居民检测

N海都记者 林涓 唐明亮 通讯员 彭辉 谢赟星

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春华秋实。上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主持编制“3820”战略工程,为福州擘画“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蓝图,确立引领城市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

作为省市两级“心脏区”的福州市鼓楼区,三十年来始终将习近平同志殷切嘱托铭记于心、付之于行。这3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连跨三个千亿台阶,从1996年区划调整时的11.4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14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人均GDP从2967元增加至46.9万元,增长了157倍。财政总收入从11232万元增长至61.96亿元,增长了54倍。

在时代大潮中,鼓楼坚持在大局下谋篇布局、在大势中勇毅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精彩蝶变,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注入新动力。

这30年,坚持建管并举

山水城市实现历史性蝶变

“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2021年3月24日,福山郊野公园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鼓楼生态建设指明方向,用“七溜八溜,不离福州”表达对这座宜居之城的深厚情感与高度赞赏。

近年来,鼓楼始终以建管并举推进山水城市建设,让生态之美成为最鲜明底色。按“三山四轴三十六园”规划的福山郊野公园,串联湖光山色,与福州软件园、周边住宅区和谐相融,如今的智慧化升级更将“福”文化深植山水文脉,市民漫步山林间可兼享自然之趣与文化之韵。每到夏日傍晚,暑气渐消,居住在公园周边的居民罗依伯便成了这里的“常客”。罗依伯老两口手牵手沿着步道缓缓走,听着林间虫鸣鸟叫。不少前来鼓楼游玩的市民也对此赞不绝口。游客林先生说:“我从外地来福州旅游,早就听闻福山郊野公园的大名,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沿着步道前行,一路上那些融入“福”文化的景观小品,让他对福州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水环境治理上,鼓楼区多年持续推进内河水系综合治理,累计完成21条内河整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并建立长效机制,让每条内河都成为流动风景线。为守护水资源,鼓楼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创新建立 “河湖警长制”,还组建民间河长队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治水护水格局,确保“水清、河畅、路通、景美”的生态画卷永驻。

与此同时,鼓楼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与环境整治,让老城焕新活力。近年来累计实施320个旧改项目、78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10条背街小巷、1100 余幢楼体整治提升,其中旧城更新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全国旧城改造提供“鼓楼经验”。

这30年,坚持倾心惠民

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三十年来,鼓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幸福鼓楼”成色越来越足。

树兜幸福里2024年3月正式运营。日前,居民赵女士带着孩子准备去24小时自助健身房,此前刚在长者食堂・学堂用完晚餐。“社区暑托班太贴心了,孩子学习、用餐都不用操心,我们双职工家庭终于卸下后顾之忧!”赵女士说。

走进这幢大楼,各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一层的长者食堂・学堂,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饭菜与文化课程;二层的人才驿站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约1000平方米空间划分多个功能区,办事环境宽敞舒适;楼上的青少年活动室,是孩子学习娱乐的好去处;大楼还专门设共享晾晒区,解决居民晾晒难题。

“以前社区服务场地小,很多服务想开展都力不从心。现在有了幸福里,空间大了、环境好了、功能全了,居民办事方便,我们工作也更有干劲!”树兜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琴的感慨,道出“幸福里”给社区工作与居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鼓楼每年将近八成财力投入民生领域,兴办50件以上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打响“家在鼓楼”幸福品牌。为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鼓楼构建25个“一刻钟幸福圈”,因地制宜打造“幸福里”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涵盖医、养、学、托、食、行、游、购、健、情等十类核心元素,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服务。

这30年,坚持数字赋能

基层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0年“数字福建”建设启动,鼓楼成为战略落地“先行者”。在广厦社区“数字福建”实践起点展示厅,一台老式电脑静静陈列,25年前,正是这台电脑接入第一根网线,开启省直湖前小区居民杨美珠和邻居们的数字生活。“这里是‘数字鼓楼’的起点。”年过花甲的杨美珠仍记忆犹新,“2000年‘数字福建’刚提出,我们小区就布设宽带,2001年鼓楼被确定为‘数字福建’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当时能用宽带,大家都特别兴奋!”

时光荏苒,如今的鼓楼已迈入数字时代快车道。“现在家里千兆宽带全覆盖,在家出门都能高速上网。”杨美珠拿出手机,点开“鼓楼社区幸福通”微信公众号,从办事预约、家政服务到法律服务、问题反馈,“幸福通”整合“一刻钟幸福圈”便民资源,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在广厦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委书记温丹展示了“鼓楼智脑”平台——这是福建省首个县(区)级“城市大脑”,也是鼓楼数字治理“核心中枢”。屏幕上,鼓楼35.7平方公里全域地图以元宇宙三维建模呈现,“点击鼠标,整个社区实时数据都能看到,人口动态、设施运行、隐患排查都能精准掌握。”温丹介绍。

截至目前,“鼓楼智脑”已汇聚各类数据20亿条,开发社会治理应用场景超100个,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扁平高效,还能在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平急两用”快速切换。作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鼓楼围绕智能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6个领域开展21项创新实验,形成23项学术成果、8项经验案例、7项标准规范,为全国智能社会治理探索宝贵经验。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硕果累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鼓楼深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非一蹴而就,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未来,鼓楼将继续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以砥砺奋进姿态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促发展,在锻造过硬能力、锤炼过硬作风中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全区上下将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干部下沉一线“拔钉子”“打硬仗”,“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鼓楼实践新路径,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走前列、作示范。”鼓楼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