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文 马俊杰/图
从2023年的1.29万亿元到2024年的1.42万亿元,福州地区生产总值又上新台阶。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福州蹄疾步稳、扎实有力。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锚定福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坐标,组织编制“3820”战略工程,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为福州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探索实践,为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探索先行经验和实践范本。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跟我们当时设想是一致的,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30年踔厉奋发,有福之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30年接续奋斗,有福之州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是聚焦“城市经济现代化”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活力持续迸发,已培育形成6个千亿产业集群、4个千亿工业园区、20家百亿工业企业,建成1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连续举办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共促成904个、总投资7769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落地,带动全市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的2800亿元跃升到2024年的7900亿元。
二是聚焦“居住方式、环境、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地铁里程累计达139公里,城区路网密度跃居全国前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传承弘扬总书记当年治水理念,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创新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基本消除城区连片旧屋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
三是聚焦“社会的现代化”
深化温暖榕城行动,切实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惠民实事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95年的4896元、2303元提高到2024年的60758元、30659元。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普惠性托育机构、社会福利中心、街镇照料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四是聚焦“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教育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数量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高水平创新型省会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421家,其中国家级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库数量从1995年17家增至2024年4678家。闽都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三坊七巷、海丝史迹、船政文化史迹等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五是聚焦“人的现代化”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福州实践持续推进,出台全域治水、湿地保护、闽菜技艺、摩崖石刻等多部全国首创地方性法规,全省首创为民办实事项目票决和评选“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事”工作机制。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走在前列。积极践行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创新“13335军门社区工作法”,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