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风起闽江口 奋楫向深蓝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连江“向海而兴”三十年

奋楫向深蓝,连江做好“海的文章”

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通讯员 叶建隆 图片由连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的30周年。三十年潮起潮落,三十年逐梦深蓝。作为福州最具滨海特色的县区,连江乘势而上、逐浪而行,成为这一战略构想落地生根的鲜活缩影。

依海而生

“蓝色粮仓”生机勃发

因海而兴,向海而荣。三十年来,海洋产业始终是连江发展的主攻方向。

过去,黄岐半岛流传一句俗语:“有脚不踏官坞角,有女不嫁官坞郎。”曾经贫困落后的官坞村,如今已是全国闻名的“海带之乡”。从当年包机买苗,到如今自主科研繁育,官坞村逐步成长为拥有全省唯一单独授牌的国家级海带良种场,全国最大的海带无公害良种育苗基地。这里年产海带苗30万片,占全省七成、全国一半,真正打造水产种业的“连江芯”。

定海湾深远海养殖平台上,一派热火朝天。随着鱼苗船靠岸,大黄鱼等养殖鱼类被投放进蔚蓝深海。深远海养殖不仅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还带来传统模式十倍的产值。近年来,连江县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累计投放“闽投”“定海湾”系列等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养殖水体达17.75万立方米,投放、投用数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

如今的连江,已形成从育苗、养殖、加工到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出产500多种海产品,渔业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县级首位,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国县级前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正“水陆并进”,这里正走向科技满满的“海洋牧场3.0”。

因海而兴

临港产业新城崛起

海港,正成为连江产业崛起的舞台。二十多年前,可门园区还是一片虾塘滩涂;如今,亿吨级大港可门港巨轮云集。2023年,园区已然实现“千亿临港产业新城、国际一流亿吨大港”目标“双过半”。2024年园区稳步迈进,规上工业企业与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1年提前实现“倍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24.8亿元。

港区建成8个5万~30万吨级码头,配套整合物流城、远洋渔业基地等资源,加快建设智慧物流、现代渔业和智慧港区。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以商招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福州大学联合共建电子级化学品研究院及中试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2024年以来,连江经济开发区实施规划引领、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等专项行动,逐步形成“3+N”现代产业体系。连江坚持“两条腿”走路,把新材料和海洋生物科技作为主攻方向,强化科技、绿色、开放、基金、人才“五项赋能”,为“向海图强”注入新动能。

向海图强

“蓝色经济”动能澎湃

连江的蓝色梦想,并不止于产业,更在于全方位发展。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文旅融合正不断提速。定海湾畔,休闲度假与海洋牧场相映成趣;古石村内,崖壁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平流尾地质公园,游客在海天一色间体验“飞拉达+RC赛车+废墟咖啡”;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绘就“海上桃源”新图景。

对台交流同样热络。福州马祖产业合作园区落地连江,已有41家马祖企业注册入驻,助推两岸产业合作;黄岐港至马祖航线全面复航,“万人连马游”“连马家宴”等品牌活动延续同宗同源的饮食与生活体验,两岸“同城生活圈”雏形初现。

能做,更要能说。近年来,连江打造“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构建水产品价格指数,发布鲍鱼等指数,带动市场定价权;“连江鲍鱼”品牌价值40.33亿元,入选2024福建品牌价值榜;在京东开设连江特产馆,打响“世界渔都”城市IP。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连江展示深海养殖成果,让海内外宾朋看到中国海洋大县的实力与魅力。

县委书记高双成表示,连江将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并在加快推动连江与台湾马祖融合中先行先试。这里,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勇立潮头,逐梦深蓝。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