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郭志贤 部门供图
时值开学季与教师节,南安市教育事业迎来丰收时刻。
近年来,南安市坚持以提升办学内涵为核心,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等一系列扎实举措,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教育答卷。
优化资源布局,夯实发展基础
南安市紧紧抓住空间布局优化这一关键环节,科学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与扩容。
南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小学58所、中学30所、中职学校3所,总投资达41.56亿元。截至目前,已有36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2.98万平方米、学位2.9万个;正在建设项目25所,建成后可增加学位2.8万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45所,建成后将再增学位3.1万个。
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南安市大力实施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工程。完成高考校园电力改造8所,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改造53所,食宿升级和食堂设施设备添置83所。全市10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消防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全面启动。2022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2280元、2620元、2835元、5135元,多项指标超前完成目标任务。
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南安市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教学资源优质共享。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5G以上,实现千兆到校、班均出口带宽100M以上。南安一中被评为首批省级智慧校园试点校,华侨中学入选福建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国光中学、第一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入选泉州市首批“智慧校园试点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校)。
创新实施的“5G+专递课堂”成为南安教育的一大亮点。依托精品录播教室数智技术,利用5G宽带传输,采取远程同步互动教学模式,打造线上双师课堂。推动9所学校与泉州优质市直学校、21所城镇学校与25所乡村学校结对,共建共享教育资源。
南安市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一体化教研体系。建立21个中学、11个小学和10个幼儿园“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覆盖初中、高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定期开展联合教研、同课异构、专题研讨。持续推进“5G+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已建成泉州市级5个、南安市级14个教共体,实现跨校、跨区域课程资源共享。
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南安市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举措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2021—2023年共表彰优秀教师1701人,颁发优秀教师奖励资金1647.9万元。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出台《南安市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意见》《南安市强师惠师八条措施》,开展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目前,全市建设中小学各级名校(园)长工作室9个,各级名师工作室36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7个;培养各级名校(园)长81名、骨干教师520名、学科教学带头人228名。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优秀教育人才引进与奖励实施办法。2021—2023年分别招聘引进473名、576名、527名新任教师,其中专项引进的优秀教育人才分别为18名、44名、113名。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师资定期流动制度。
为激发教研活力,鼓励学校设立校本教研基金,推动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成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遴选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科中心组,定期开展“课例展示+课例研讨+座谈会+主题报告”的“订单式”教研活动。支持教师开展项目化“备—教—学—评—研—培”课堂教学研究,推动教科研深度融合。
统筹各类教育,促进协调发展
南安市坚持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成效显著。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1.08%,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2.36%,各级示范园占比45.09%。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泉州市级示范幼儿园5所,南安市级示范幼儿园58所。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创建乡村温馨校园41所、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7个,培育泉州市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9所。54所中学、220所小学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025年基础数据:全市共有301所(中学59所、小学242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8所(中学7所、小学21所)省级教改示范建设学校,150所(中学22所,小学128所)泉州市级乡村温馨校园,19所(中学4所,小学15所)泉州市温馨校园特色校,9所初中校(部)入选泉州市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培育学校,2所小学被确认为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洪濑镇前锋小学被确定为教育部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南安市东田中学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第六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南安市积极推动普通高中“规模扩张”与“内涵提升”双规并行,支持学校立足实际打造办学特色。现有6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2所省级特色示范项目培育校,8所泉州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各级各类特色校覆盖率超85%。自2021年以来,全市高考600分、特控线上线人数总量持续居泉州市前列,特控线上线累计增幅达43.9%,本科批上线实现“五连增”。
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1所、特色专业12个,形成省级特色专业群4个。2025年,3所公办中职学校在福建省高职分类招考专科上线率接近100%,本科上线11人。
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特色鲜明。2022年6月,南安特教学校获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职专与特教学校合作办学,打造职特融合教育新典范。2025年1月,南安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治理能力
南安市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完善幼儿园评价,完成215所公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制定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开展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评价。
南安市系统推进学生、教师、学校三类评价改革。在学生评价方面,全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已建成运行,正逐步向初中阶段延伸,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重要参考。在教师评价方面,指导学校修订绩效考核办法,突出教学实绩、育人成效和教研成果,实施分类评价。在学校评价方面,完善中考分类综合评价和高考“看起点、比进步、论贡献”的保值增值评价机制,构建更加全面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督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配齐配强各级责任督学144人,完善责任督学专业培训机制。优化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管理平台,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
多元办学模式创新推行。采用“国企建设运营+乡镇协议出让”模式,完成6所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建设。引进国内知名学校1所,嫁接专业化教育集团1个。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
聚焦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南安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创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5%。加大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配置力度,建立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提升学生美育素养。构建各学科相融通、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目前已创建国家级足球特色校63所、国家级篮球特色校15所、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1所。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创新劳动课程体系。建成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1个、劳动教育特色项目24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展望未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立足新征程,南安将继续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创建全省教育强市为总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好项目落地,滚动更新项目库,结合人口变化、城乡规划等,提前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建立“挂图作战”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优化队伍结构,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突破教师编制岗位难题。推行师资定期流动,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师资均衡配置。
开展专项督导,对问题多发学校开展安全专项工作指导。寻求政企合作,组建“校园数智发展中心”,借助AI技术构建全方位校园安全防护网,提升智能安防预警能力。
展望未来,南安市教育事业正以昂扬姿态,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前行,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