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故事绘 上一版 下一版  

谁来当我的监护人?

上海一位母亲猝然离世,留下生父成谜的未成年姐妹,八旬外祖父申请指定其为小姐妹的监护人获法院支持;失智老伯被再婚妻子操控,与亲生女儿对簿公堂争房产,法院出手“撕剧本”,驳回再婚妻子分割房产的诉讼请求;广州一精神分裂患者失去双亲,陷入监护真空,法院判决社会监护服务中心为其指定监护人。

今天《故事绘》的三起案例揭开监护权背后的复杂人生。

女子赴美生子

去世后俩孩子生父成谜

“我是孩子们的外祖父,是最适合的人选。”9月2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下称徐汇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申请指定监护人案件,法庭上,年过八旬的外祖父刘福态度坚定,要成为外孙女星星和妮妮的指定监护人。

星星和妮妮是一对未满十岁的姐妹,不久前,她们的母亲突然病逝,外祖父声称直至女儿去世后才知道“两个孩子可能是‘试管婴儿’”,生父身份不明。年幼的她们该何去何从?一边是入学材料复印件上突然出现的“父亲”,一边是从小共同生活的八旬外祖父,谁能负担起监护人职责?

2015年3月,姐姐星星在美国出生。两年后的4月,妹妹妮妮也同样在美国降生。此后,两姐妹一直跟随母亲刘菲与外祖父在上海共同生活。

然而,两姐妹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其出生证明上也未记载生父信息,成长过程中亦从未有过父亲形象的记忆。2024年9月3日,母亲刘菲突然因病去世。直至过世,她也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过有关两个孩子生父的信息。

刘菲的父亲刘福在庭上陈述,“在她走了以后我才知道,两个孩子可能是‘试管婴儿’。”作为两姐妹唯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近亲属,他向法院申请指定其为监护人。

法院通过家事调查、居委会+派出所+学校走访调查等方式,均未发现孩子有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情况。然而,庭前从学校调取的一份证据却显示:两姐妹入学存档材料的复印件中,父亲一栏明明白白写着“张霍”的名字。

“张霍”是否就是两个孩子的生父?“当时是为了配合她两个女儿入学需要,我才把护照借给她,并不是她们的父亲。”根据检察机关提交的相关谈话笔录,该“父亲”对此予以否认,表示自己只是刘菲的朋友。

“两个孩子是我从小带到大的,她们只剩我一个亲人了。”刘福说。法庭上,其代理律师表示,两个孩子的外祖母已丧失行为能力,只有外祖父刘福尚有照顾她们的能力。

庭审现场,法院引入的第三方“家事调查员”公布了调查结果,其表示,刘福虽已年过八旬但思路清晰,也无其他疾病与障碍。刘福经济基础尚可支撑姐妹俩的生活日常开销,作为一名出版社老编辑,他还时常帮助辅导两个孩子的日常功课。刘菲的表妹也一直协助老人照顾两名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是,姐妹俩从小就与外祖父共同生活,对其十分信赖和依赖。“两名未成年人现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及学习环境。”调查员表示。

法院

以未成年人的利益最大化

作为最优先考量

经综合评估与考量,最终法院作出判决:指定申请人刘福为两名未成年人监护人。

“当年富力强的一代出现断层,其他直系亲属是否符合成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条件,是这个案子审理的关键。”该案审判长孙雪梅告诉记者,法院及时引入家事调查制度,在详细调查包括学校资料在内的相关证据后,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角度作出如上判决。

主审法官张冬梅建议,身为父母要提高法律风险防范的能力,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建议对孩子的后续监护和生活早作安排,避免损害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海法治报 法治日报)

痴呆老父亲起诉女儿分房产

继母偷偷转走上百万元

老父亲患上血管性痴呆,女儿竟收到父亲的起诉状,要求分割共有房产,而这一切原来是继母在背后操盘……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松江法院)获悉一起颇为“狗血”的家事纠纷,法官经过细致调查,驳回了分割房产的诉讼请求。

2022年3月,家住上海市黄浦区的老王父女遇上拆迁,通过法院生效判决确定按份共有了一套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某房产,父亲老王除房产外,还于2023年入账房屋货币补偿款110余万元。

谁想到才过了一年,女儿小王却收到了来自父亲的一纸诉状。细看才知,原来因为老王患上血管性痴呆,由继母任女士作为老王的法定代理人,向松江法院起诉了小王,要求分割老王与她共有的那套房产。

松江法院佘山法庭三级法官谢天宇是本案的主审法官,他在案件审理时,发现任女士作为老王的法定代理人,此前竟已在其他法院提起多次诉讼。

原来,2016年7月,61岁的老王与46岁的任女士再婚,两人各有一名亲生女儿。2019年1月,老王被任女士送进养老院居住至今,当时养老院的评估报告显示,老王因中风丧失自理能力,同时患有高血压、吞咽障碍、智力障碍。

2021年7月,任女士向黄浦区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认定老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任女士为监护人,得到法院确认,并查明老王患有血管性痴呆,目前无民事行为能力。

随后,任女士作为法定代理人,多次以老王的名义向小王、老王的姐夫等人提起析产诉讼,包括前文提及2022年拆迁时的房产和补偿款分配。

“案件审理过程中,作为监护人的任女士全程都没有现身,一直待在湖南老家,委托律师在上海打官司。”谢天宇说。

为了了解当事人的实际状态,他特意去了趟养老院,发现此时的老王对外界事物几乎没有反应,话也说不出来,只有右手能摆动,当听到自己和女儿名字时,可以眨一下眼睛。

法官调取银行流水发现,老王名下的110万元动迁补偿款,已经被任女士多次取现提出,并全部存入自己名下位于湖南老家的银行账户。

法院审理

驳回继母分割房产

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任女士的提现行为,本身对老王的财产权益造成了现实危险,且老王与任女士再婚后不久,就多次脑梗;而小王系老王的独生女,从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角度出发,由任女士、小王共同监护、互相监督,更有利于保障老王的人身权益,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最终,从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出发,松江法院驳回了任女士分割案涉房产的诉讼请求。该案判决后,双方未提起上诉,现已生效。

老年人往往存在因年老疾病等原因,渐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我国民法典总则编确立了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辅助、国家监护为保障的三层监护模式,并且作出了明文规定。当监护人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处分被监护人财产时,需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为限制条件。(法治日报)

父母相继去世

谁来监护精神分裂的他?

广州一名五十多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林叔,没有其他兄弟姐妹,三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后,监护权一直没有着落。

虽然林叔年已五旬,但他多年来很少接触社会,也较少与亲戚往来,如今更面临照护问题,于是属地居委会通过一些线索找到了林叔在外地的亲戚——他姑姑家的表妹作为临时监护人来处理林叔的一些日常事务。“像医院的签字、缴费等手续都是他表妹在处理。”

随后,林叔的表妹通过居委会熟悉的律师找到了广州市荔湾区和谐社会监护服务中心,咨询由该中心担任林叔监护人的可能性。

“她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护好林叔,而且觉得自己也不够专业。”和谐社会监护服务中心理事长蔡盛介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监护会涉及林叔父母遗留的财产问题,他表妹也不想因此背上“觊觎财产”的名声。

法院判决

社会监护服务中心

为指定监护人

在了解到该中心可以担任林叔的监护人后,林叔的表妹向法院申请宣告林叔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别程序案件。法院判决该中心为林叔的指定监护人。

蔡盛介绍,法院判决后,该中心就和其亲属、律师、公证处几方一起到林叔家中进行了第一次财产清点,至于这套房子未来是变卖还是出租,也会进一步评估判断,然后将清点的财产移交给公证处进行统一管理和支付。

“被监护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财产被侵占或是乱用。”广州市南粤公证处主任助理钟远山介绍,提存公证很好地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财产厘清并置于法律保障体系之下,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比如根据监护人申请,对被监护人父母遗留的财产进行清点并办理继承公证,办理其父母遗产及其本人现金或不动产租金收入等资金的提存公证,将资金提存到专用账户,然后再根据被监护人日常生活所需或可能发生的重大疾病等,由监护人向公证机构申请支取,经严格审查核实后才能对费用进行支付。”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