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打造“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中心城区

泉州鲤城区提出,未来三年,将以时尚为载体,聚焦非遗、智造、餐饮、住宿、购物五大重点领域,分别建成市级、省级以上时尚设计中心8家和5家,国际设计师合作项目突破3个

古城时尚走秀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黄凯杰 文/图

近日,泉州鲤城区正式印发《鲤城区打造“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中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未来三年,将以时尚为载体,聚焦非遗、智造、餐饮、住宿、购物五大重点领域,建设集设计研发、智能制造、消费体验于一体的“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中心城区。

力争至2027年,建成市级时尚设计中心8家、省级及以上时尚设计中心5家,国际设计师合作项目突破3个;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心企业35家以上、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建成零碳时尚产业园1个,孵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3个;打造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个;建设升级商业综合体4个、特色街区4个,线上消费增长50%;建成海外仓8个,电商交易额突破25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中山南路规划建设时尚优品街区

城市空间是时尚呈现的重要载体。鲤城将推进古城“修旧如旧、建新如故”,持续加强城区硬件设施优化,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活化文化遗产资源,构建高品质时尚古城空间。优化现有时尚空间业态,重点围绕中山南路规划建设集时尚品牌店、设计师品牌店、时尚买手店、概念店、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时尚优品街区。优化和提升科创中心等产业载体,形成具有区域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时尚特色产业集群。

人才、科技与文化是推动时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鲤城将引进、培育、集聚时尚行业优秀人才,推进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技能工匠型人才,鼓励社会机构开展时尚创意人才再教育和专项短期培训。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时尚科创智慧园区,发挥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展跨界合作。实施世遗IP深度开发计划,推动“非遗+时尚”跨界联名产品开发。

打造古城“大秀场”“会客厅”

品牌培育是提升时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鲤城将打造具有鲤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优化生产加工模式,开发一批时尚产品。围绕时尚味美食街区建设,持续引进高端餐饮、国际餐饮品牌和首店;支持老店焕新潮,打造最传统、最风情、最时尚鲤城美食矩阵。加快现有住宿载体建设和改造提升,持续打造精品特色酒店、民宿,做大住宿业增量。加速集聚国内外优质消费资源,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古城设立独立机构,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连锁店。

平台是推动时尚传播的重要媒介。鲤城还将支持龙头企业、商(协)会开展多元化时尚活动;打造古城“大秀场”“会客厅”,探索各类沉浸式展览、精品微展会联动促消费模式。实施“海外拓市场”行动,建设时尚产业带展示选品中心,推动在全球布局优品展销中心和海外仓。开展“品牌繁荣计划”,依托头部电商平台优势资源,布局海外仓,构建海外物流体系。

□海都时评

让千年古城“潮”起来

日前,泉州鲤城区正式印发《鲤城区打造“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中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未来三年,将以时尚为载体,聚焦非遗、智造、餐饮、住宿、购物五大重点领域,建设“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中心城区。

城市空间是时尚展示的重要舞台。中山南路将升级为时尚优品街区,世遗IP将开展跨界联名,老字号店铺也将迎来“焕新潮”……这些举措并非追求表面时尚,而是着眼于产城融合的全面升级,旨在构建一个从制造到消费、从设计到传播的完整且可持续的生态链。

文化是时尚的灵魂,每一件时尚产品都应蕴含独特的文化基因。文化自信不是守着遗产不变,而是要让传统活在当下。通过“非遗+时尚”开发时尚产品,正是让深巷里的匠人工艺、古厝中的民俗符号,借助设计、科技与商业的力量,在现代生活舞台上焕发新的魅力。

今年,“打造国际‘时尚之都’”被写入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泉州市打造“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泉州市加快培育时尚产业打造“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若干措施》等政策应运而生,为时尚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泉州应善用“世遗、非遗、老字号、老建筑”这一独特基因,让它们重新被世界看见。

当然,打造“时尚之都”最难的不是硬件,是软实力。能否真正吸引国际设计师驻留?能否培育出让全球记住的品牌?能否让时尚生态扎根于闽南土壤?能否让市民和游客自然感受到“时尚气息”?这需要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和持续的内容运营。节庆、秀场、展览只是开头,更重要的是日常中的审美积淀与文化自信。

时尚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期待泉州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让历史因时尚而更具生命力,让时髦感从产业肌理中自然生长,让千年城脉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白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