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田米 文/图
在安溪县西北部蓝田镇的群山怀抱中,一座海拔968米的村落静卧云端,它就是乌土村。2023年,这座以“鲁国传芳”为族脉的古村,凭借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千年生态秘境与长寿文化,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朝天山主峰1356米的海拔,赋予这里“云中桃源”的诗意,而577户颜氏族人守护的,不仅是10个自然村的炊烟,更是一部活态的闽南文化史书。
古树名木繁多
清晨6时,记者驱车从泉州出发,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云雾如纱幔般缠绕车窗。当“乌土村”石碑跃入眼帘时,仿佛穿越至仙境。踏入乌土村,在颜氏宗祠前,一对旗杆石肃立200年。旁边红豆杉公园内,一株直径5.6米、高32.6米的巨树直指苍穹。“这棵一级古树的树龄有560年,需五人合抱!”乌土村党支部副书记颜太平轻抚树皮,眼中满是敬畏与自豪。这棵红豆杉树冠如巨伞,平均冠幅13.6米。
乌土村的森林覆盖率达88%,毛竹、福建柏、香樟与阔叶林交织成绿色海洋。安福堂旁的“风水林”中,四棵柳杉、一棵水杉被列入省级保护,树影婆娑间透出独特气息。大湖竹林深处,分布着百余株刺桫椤,这种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在湿润的雾气中舒展羽状叶片,显示着乌土村优质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空气含氧量极高,村民生病都少。”颜太平笑道。
长寿村的日常烟火
据记载,颜氏先祖自山东鲁国南迁,明时定居于此,繁衍生息六百余载。如今430位常住村民中,以六十岁以上老人为主,其中百岁老人有两人,九十岁老人多达十余人。
“我妈妈101岁了,除了耳背,眼不花、手不抖,还能自己缝补衣服!”72岁的颜玉明对记者介绍,他的母亲叫余卖,老人一日三餐简单而健康,早晚稀饭配青菜,午餐吃干饭,从不挑食。尽管已百岁,老人仍闲不住,总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颜玉明说村中老人皆如此,自耕自种,邻里串门话家常。在安静的村落,他们的生活如山间溪流般从容。
特色古民居里的守望
在乌土村奄尾角落,有一片古民居,它们采用土、木、石结构建造。地基由石头砌成,坚实而稳固。墙体是夯土,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其他框架结构则以实木为主,彰显着自然的质感。屋顶覆盖着黑瓦,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沉稳与厚重。放眼望去,12座古民居保存得十分完整,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
沿着小路走进老屋,一位老奶奶正坐在门前,她微笑着告诉我们,这是她的家。走进奶奶的老屋,可以看到旧时的稻谷储藏箱、制茶用具、蓑衣等器具,它们静静地摆放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农耕生活。房前屋后,还种着丝瓜、佛手瓜等各种当季蔬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今,居住在这里的人渐渐少了,很多屋子空了下来,但它们却成了外出打拼人的乡愁印记,承载着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裕安居、金钩古厝等独特的古建筑风格,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还没走进屋子,就被它们精美的外观所吸引。屋檐下,用矿物原料绘制的精美图案至今依然鲜艳无比,墙壁画着龙、花鸟、虾等的图案,栩栩如生。而村里的百年旗杆石、字纸亭、古石碑等,依旧在岁月中静静伫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着乌土村的兴衰变迁。
乌土村,这座悬于云端的传统村落,用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静静诉说:真正的文化传承,并非尘封于静止的历史中,而是流淌在村民日常的烟火气里,生长在古树的年轮之间,更延续于代代人不曾间断的守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