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
9月11日至13日,海峡都市报、现代快报、华商报等全国20余家主流媒体负责人齐聚常州,聚焦城市产业厚度、创新锐度、城市热度与民生温度,见证这座城市以奋斗笔触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锚定新能源
打造万亿城市的核心引擎
作为近代工业发祥地与“苏南模式”创立者之一,常州的产业基因始终与时代同频。进入新发展阶段,常州在智能制造、新能源领域突破突围,2023年成功跻身GDP万亿城市行列,成为全国第25座万亿之城,也是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城市。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新能源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同年获工信部“中国新能源之都”授牌,《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的改革密码》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理想汽车的成长是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生动注脚。2016年,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决定把新创立的理想汽车首家工厂建在常州。九年间,理想汽车在常州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实现千亿级产值,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阵营。
在常州,理想汽车的故事并非个案。这几年,常州陆续出台了《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文件,从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向“厚”向“深”发展。
如今,常州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多维度优势格局:新北区比亚迪基地实现“每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金坛“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创新应用场景;武进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加速氢能产业链成型,“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持续焕发生机。
构建零碳生态
以产业革新重塑城市能级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常州早已布局产业“下半场”,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正在展开。
常州厚德新能源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准分离、梯次利用与高质再生,成为长三角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标杆。溧阳零碳园区内,江苏时代的“灯塔工厂”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37.9%能效提升,厂区光伏与储能电站年供绿电7000多万度,所有物流环节实现零碳运转。溧阳近零碳场景创新中心的微电网管控平台,接入205家规上企业数据,通过AI算法优化用电方案,实现降本减碳双赢。
“从产业配套到技术创新,常州新能源发展的完整性与前瞻性令人惊叹!”首次来常州的海西晨报编委郑舒平感慨道。
为畅通资源循环,常州出台《常州市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发布《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今年7月更推出《常州市首席双碳官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在常州国家高新区,企业与车企、材料商组建“循环经济联盟”,通过数据共享与供应链共建推进绿色发展。在常州街头,各种新能源场站也加速落地,为车主提供便捷充电服务;高铁新城建设30个近零碳绿色应用场景;武进创新产业园打造(近)零碳绿色智慧微电网,创新应用三种储能电池……从动力电池再生到车网互动,从微电网布局到零碳工厂建设,常州正以完整产业链为圆心,构建零碳生态系统,重塑城市“新能级”。
向“新”求变
从“制造集群”到“智造高地”
作为全国知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常州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涵盖37个、207个中类涵盖191个、666个小类涵盖606个,去年全市工业开票销售达2.25万亿元,位居江苏第三、全国前列。“向新求变”,是常州工业保持活力的核心密码。
智能康复辅助机器人能帮助残障患者“站”起来,穿行于厨房、卫生间等居家环境;“灵巧手”搭载柔性电子皮肤,可完成更精细动作……常州企业研发的机器人,正在慢慢改善人们的生活。
“去年常州制造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让我印象深刻,如今从单个产品惊艳到整个产业崛起,不仅让我看到常州的进阶之路,更是看见了这个城市的长远布局。”纵览新闻副总编张洪杰说。
截至2024年底,常州已集聚300余家机器人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拥有5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规上工业企业,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产品覆盖工业、教育、商业、出行等领域。
在这片产业热土上,企业集群协同发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常州出台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端平台,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与此同时,常州加快布局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推动城市从“制造集群”向“智造高地”跃迁。
文旅巧破圈
“无中生有”书写城市新名片
敢为人先,是常州的城市基因。创新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同样也在文旅板块让这座城市大放异彩。
没有恐龙化石真品发现,常州却凭借超前创意与勇气,“无中生有”地打造出世界级恐龙主题乐园。开园25年来,中华恐龙园累计接待游客约6000万人次。
没有名山大川的天然禀赋,常州还打造“小题大做”的天目湖、“移花接木”的盐湖城等品牌,推动城市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没有大型音乐企业,常州却在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1.8万余场,带动综合消费超40亿元,获得“全国音乐节票房”“音乐节想看城市”双冠军,“青春乐都”声名鹊起。
2025年“苏超”赛事中,常州更成为“流量王”:率先正面呼应网友调侃、将烧烤店捧成网红赞助商、输球后免费开放景区……一系列创新操作下,常州相关网络话题阅读量超100亿(占总量1/3),热搜话题超600个。
打造“理想之城”
让城市容得下普通人扎根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汇八方之气、聚四海之力。
2025年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上,百名客商携330多亿元项目落户常州;2024年,常州流入外来人口中高中及专科以上学历47.8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今年7—8月,常州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增14.5%,恐龙园省外游客同比增35%,二日游游客同比增200%……产业、人才、游客纷至沓来。
为什么选择常州?凭什么是常州?答案藏在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里。
东哈烧烤,是常州一家街边小店。今年6月,这家烧烤小店以“苏超”常州赛区合作伙伴身份,成为第五轮主场对战南京赛事的唯一个体工商户赞助商,场边广告位与京东、理想汽车、江苏银行并肩,一夜爆红。烧烤店老板是一对2022年来常的小夫妻,从摆摊到租门面,因认可常州营商环境,当年就卖掉老家房子在此扎根。为感谢孩子体操老师的付出,他们想为这座城市的体育事业出一份力,便主动参与“苏超”赞助。此后,“苏超”火爆,烧烤店的生意也随之爆火。
在常州,东哈烧烤的出圈并非偶然,也不是孤例。九年前,常州同样慷慨地把舞台给了怀揣梦想、只有“3张PPT起步”的理想汽车。理想汽车和东哈烧烤,这一“大”一“小”两个故事,正是常州营商环境的最佳注脚。
从发布《常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到施行《常州市2025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6.0版)》,再到推进《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从龙城英才计划到善育、优学、健康、安居的民生政策……常州以务实改革,从“一米高度”“青年视角”“老人期盼”出发,打造普通人的“理想之城”。
正如东哈烧烤老板娘所说:“常州容得下烧烤,容得下理想,也容得下千千万万普通人在这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