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商务部等9部门: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便民生活圈

N新华社 央视新闻

9月19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作出再部署。明确以试点建设为抓手,以服务“一老一小”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加快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让更多居民受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目标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

《通知》提出了新目标。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按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新任务

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娱乐文化圈等圈圈相融

《通知》明确了新任务。着眼扩围、聚焦升级,在2025年实现“有条件的城市全部行动起来”的基础上,利用3年时间持续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从地级市向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延伸,扩大覆盖范围。提出促进设施、业态、服务、管理升级等重点任务,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娱乐文化圈等圈圈相融,相邻社区的便民生活圈之间环环相扣,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新亮点

突出“一老一小”,丰富新型业态,鼓励发展街巷经济,开展便民生活服务月

《通知》推出了新亮点。一是创新单元规划,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加强与详细规划单元的系统协同,缺什么、补什么,以若干社区为单元统筹设计便民生活圈的功能、结构、网点布局和建设规模。二是突出“一老一小”,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鼓励提供专业照护、精神慰藉、陪诊助医等基本服务,及老年食堂、社交休闲等品质服务,打造“银发金街”;鼓励商业场所开展适儿化改造,建设母婴设施,发展儿童书店、IP乐园、托育托管等,丰富亲子消费场景,打造“童趣乐园”。三是丰富新型业态,引导配置特色餐饮、新式书店、宠物店等业态,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共享工具箱等模式,发展自助寄存仓、寄卖店,引导代厨、整理收纳、宠物服务等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提供“六宜”(软、淡、素、少、温、鲜)老年餐,拓展送餐、烘焙、团购等服务。另外,还提出鼓励发展街巷经济、“小哥驿站”,开展便民生活服务月等措施。

新政策

与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等相衔接

《通知》集成了新政策。扩大场地设施供给,支持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零售药店等纳入保障民生、应急保供体系,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等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给予政策优惠。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与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等政策相衔接,与公办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项目相协同,与“青春小店”“工会帮就业”行动、建设“残疾人之家”等形成合力。

□海都锐评

把“后顾之忧”

变“全家喜乐”

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不仅是城市商业布局的优化,更是一场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它让“宜居城市”从抽象概念化为可感可及的生活体验,更以“圈圈相融”的智慧规划,让千家万户的“后顾之忧”有望转变为“全家喜乐”。

“圈圈相融”精准破解“一老一小”难题。当养老托育圈嵌入便民生活圈,“银发族”不再为买菜、就餐奔波,专业照护、陪诊助医随时可得,“银发金街”中的棋牌书画,丰富了晚年闲暇。适儿化商场与托管空间让带娃购物从容不迫,“童趣乐园”里的绘本游戏区,点亮了童年时光。这一圈圈温暖叠加,直击家庭痛点,让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快乐成长,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圈圈相融”持续拓展生活品质边界。当购物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娱乐文化圈与便民生活圈交织,生活不再是“柴米油盐”的单调重复。下楼买菜、转角健身、闲时书店充电学习——“一站式”便利打破业态壁垒,使家门口从“满足基本需求”升级为“享受多元生活”。

“圈圈相融”有效激活城市发展活力。便民生活圈与现代商贸、城市更新、就业帮扶等政策环环相扣。街巷经济复苏让老街区焕发生机,新业态创造就业岗位,连锁网点增强应急保供能力。“毛细血管”般密布的网点,既疏通生活“堵点”,又畅通经济“微循环”,实现民生与发展的良性共振。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升级,彰显了城市治理向“以人为本”的回归。期待各地以创造性执行力落实蓝图,让“圈”内不仅充满商业业态,更洋溢生活百态和人间烟火,推动更多社区实现“宜居宜业、宜老宜小”,最终建成真正的全龄友好型社会。(一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