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专业“保镖团队”替你陪伴父母,帮助老人解困

“外包儿女”火了 能否填补亲情缺口?

N农视网 工人日报

央视网 金羊网 潮新闻

假如有一天,父母生病或受了委屈,而自己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及时在场,怎么办?失独、丁克老人无儿无女,在养老院受到欺凌,怎么办?如今,一种新的职业形态已经出现,也带来了另一种可能的选择:雇佣“外包儿女”,替你陪伴爸妈,也能帮助老人解决问题。

现象:给老人当“假儿子”月入过万

最近,一群身高1.8米以上、曾经从事安保和反家暴服务的“保镖团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据悉,团队最早承接私人安保服务,比如护送、反家暴和抵制霸凌。直到有一天,一个客户试探着问:“能不能帮我去看看我爸?”就这么一问,一个新业务——“外包儿女”服务出现了。

这些“假儿子”与老人毫无血缘关系,却能陪老人看病、买菜、聊天逗乐,必要时还出面调解邻里矛盾,成为老人身边“看得见的依靠”,被称为“外包儿女”。团队负责人阿灿说,他们所有服务均合法合规、全程录像,绝不越界,“我们不接暴力单,只做温暖的事”。

据了解,这个团队服务一次收费500元至2500元,团队人员月入能够过万,团队人员从最初的9人发展到超1000人,退伍军人和律师重点考虑。目前,该团队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分部。

痛点:超一半老人无人陪伴

“外包儿女”这事儿能出现,甚至能火,根本上还是因为咱们社会有这个“痛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空巢老人占比已经超过一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在《老年人监护问题研究报告》调查的1611名对象中,长期空巢老年人约占40%,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生活照料情况一般或不足,存在养老担忧。陪伴,成了老人们最真实的渴求。

儿女谁不想守着爹妈尽孝?可现实为了生计、前途,许多人背井离乡,成了“千里之外的儿女”。父母生病、受委屈,自己干着急回不去,那种无力感,当过儿女的都懂。过去只能推了工作回家看看,可现在工作节奏这么快,饭碗也不是铁打的,哪能说走就走?

当“外包儿女”这种服务出现,它就像给远在外地实在无法抽身、不能及时到父母身边的儿女们递上了一根“救命稻草”,也让失独、丁克老人有了希望。有人能替自己去看看爸妈,陪他们唠唠嗑,甚至在他们受欺负时“撑撑腰”,这对于子女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慰藉。

分析:付费背后的养老之困

其实,“外包儿女”业态的出现,绝非偶然的猎奇,其本质是通过市场化的服务将情感劳动转为可供购买的服务。

当前,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超过了欧盟总人口(4.504亿人)的65%以上,意味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已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

这其中有不少空巢、独居老人,一方面正面临着“有钱无伴”“有房无家”的困境,急需精神上的陪伴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面对移动支付、网络挂号等数字服务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迫切渴求有人能在他们生病等突发状况发生时陪伴左右进行帮助。

在这种困境和需求下,“外包儿女”业态的出现,既是市场对需求的敏锐捕捉,将本属于亲情范畴的“情感劳动”转化为可供交易的产品,也是老年人主动寻求外界帮助的一种尝试。

而从深层次来说,其背后反映的还是我国养老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精神赡养缺位问题。

观点:从家庭、社会出发共同寻找破局之路

“外包儿女”业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养老之路。不过,这绝对不能替代真正的亲情关系,解决其背后的养老困境也需要跳出市场化代偿的单一思路,从家庭、社会出发共同寻找破局之路。

比如,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社会应努力弥补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情感短板,建立老年社交中心,开展情感陪伴服务……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落到实处。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外包儿女”的走红,是审视我国养老现状的一面镜子。当付费亲情成为部分老人的选择,我们更需反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是简单的表态、宣示,而是实实在在关系亿万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家庭福祉的国家战略。面对养老之困,有关部门更应该多措并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应对之路。

建议:以专业补充守护晚年

推动“外包儿女”业态健康发展,首先需明确其定位——仅为家庭养老的补充,而非替代方案,进而通过多维度举措规范运行、规避风险。在资质与合同管理上,需严格界定其与劳务派遣的差异,避免“假外包真派遣”,明确服务合同以工作成果为交付物而非直接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提供方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涉及专业领域的需持有相应许可证,合同中应明确禁止服务人员介入老人财产处置,并签订保密协议。在行业监管上,有关部门应制定涵盖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质量评估体系的行业规范,引入第三方平台收集反馈,发包方需定期检查服务记录。在风险应对上,需针对老人健康危机制定标准化应急流程并联动医疗机构,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明确服务方、家庭及老人的责任划分。通过上述措施,可在满足空巢老人需求的同时,降低法律、伦理及操作风险,实现家庭、社区与专业养老服务的协同支持。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