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来自辽宁沈阳的69岁李阿姨(化名),十余年来被反复反酸、烧心折磨,历经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不久前,她跨越3000公里来闽求医。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李平主任医师团队检查,确诊为“食管裂孔疝”引发的胃食管反流。在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后,李阿姨告别反酸,终于睡上了安稳觉。
十年反酸难缓解,真凶是食管裂孔疝
据介绍,十多年来,李阿姨的反酸、烧心症状从没断过,长期依赖药物,却收效甚微,夜间症状更为严重,无法安睡。
得知福建协和医院胃外科致力于此类疾病的研究,近日李阿姨专程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就诊。经全面检查,她被确诊为“食管裂孔疝导致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李平主任医师解释说,膈肌上的食管裂孔就像一道“阀门”,正常情况下牢牢固定食管和胃的连接处,防止胃酸、食物反流到食管;可一旦这道“阀门”因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是长期腹压高(如频繁咳嗽等)变得松弛,胃就会往上“挤”进胸腔,导致“阀门”关不严,胃酸便容易反流,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尤其睡觉平躺时重力作用减弱,反流会更明显。”李平主任医师强调,这种因“阀门”松弛导致的反流,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手术才是根治之选。
40分钟微创手术,重塑抗反流屏障
针对李阿姨的情况,胃外科为她安排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由胃外科郑朝辉主任医师主刀、李平主任医师担任助手、林密主治医师担任扶镜手。团队配合默契,通过5mm腹腔镜切口,精准完成三项关键操作:一是将“跑”到胸腔的胃体轻轻拉回腹腔并复位;二是对扩大的食管裂孔进行修补;三是用胃底组织做折叠处理,重建阻挡胃酸反流的屏障。
整个手术仅用40分钟,出血不足10ml。手术当晚,李阿姨就没再反酸,睡了十余年来的第一个安稳觉。
在“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期间,李平主任医师远程随访了李阿姨,给她术后康复提了不少建议。
提醒:反流久不愈需及时查病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李平主任医师介绍,胃食管反流很常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功能性反流,食管和“阀门”本身没有问题,调整饮食、配合药物治疗就能缓解;另一类是器质性反流,就像李阿姨这样,核心原因是“阀门”(食管裂孔)出现了松弛等毛病。
“很多反流患者都存在诊疗延迟的情况,把反流当成普通‘小胃病’硬扛。”李平主任医师提醒,要是反酸、烧心长期不好,或是吃药不管用,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于明确解剖缺陷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超90%,还能大大减少药物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