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孩子腹痛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10岁女童雯雯(化名)持续一周的剧烈腹痛,却让妈妈心急如焚。雯雯不仅腹痛严重、呕吐不止,甚至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症状!为给孩子治病,妈妈带着雯雯辗转多家医院,一次次排除病因,最终才揭开了这场病痛背后的“真凶”——IgA血管炎。
案例: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 辗转排查揪出“真凶”
“医生,孩子肚子痛了整整一周,还吐得厉害,吃什么吐什么,这可怎么办啊!”上周,心急如焚的雯雯妈妈将女儿送进泉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据雯雯妈妈回忆,在来医院就诊的一周前,孩子开始喊肚子痛,疼痛是一阵一阵的,疼得厉害时连喝水都会吐。在当地医院,雯雯接受了抽血、彩超、CT等多项检查,医生怀疑是肠套叠,建议转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然而,在专科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却并未发现肠套叠的迹象。就这样,折腾了一周,孩子腹痛的原因依然毫无头绪。
蜷缩在妈妈怀中的雯雯满脸痛苦。复查腹部彩超显示,她的整个肠管肠壁增厚且不均匀,结合临床症状,医生初步考虑克罗恩病,这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疾病。但克罗恩病通常病程较长,短短一周时间不太可能引发如此严重的病变,因此需要通过胃肠镜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然而,此时的雯雯不仅腹痛剧烈,还出现了便血症状,这无疑增加了胃肠镜检查的风险。更棘手的是,她根本无法喝下泻药。同时,抽血检查结果也不容乐观:炎症指标升高,合并肠道感染,还出现了贫血问题。
“其中,‘血浆D二聚体’这项指标明显升高,这在克罗恩病和IgA血管炎(又称‘过敏性紫癜’)患者中都较为常见。”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吴伟立对此感到疑惑,过敏性紫癜通常会在双下肢出现暗红色皮疹,但这个孩子从发病以来没长过皮疹。
好在在医护人员的耐心鼓励与安抚下,雯雯终于顺利完成了胃肠镜检查,内镜下的表现符合IgA血管炎的特征。随后,医生取标本进行病理分析,提示存在炎症性改变和黏膜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明确病因后,雯雯立即接受了针对性的激素治疗,腹痛症状逐渐缓解,消化道出血也慢慢停止。
“与典型的IgA血管炎不同,这个孩子从入院到出院都没有出现皮疹,仅表现为腹痛、呕吐症状,属于腹型IgA血管炎。由于症状不典型,导致整个诊断过程困难重重,很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吴伟立医生解释,幸运的是,最终找到了病因,得以对症治疗。
医生:
秋冬和春季较常见
4—6岁年发病率最高
据了解,IgA血管炎既往被称为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血管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可能发病,年发病率6.1~55.9/10万,其中4—6岁儿童年发病率最高。这种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秋、冬、春三季,夏季相对少见。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紊乱、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皮肤紫癜,好发于双下肢(按压不褪色),此外还可能出现关节肿痛、腹痛、恶心、呕吐、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吴伟立副主任医师介绍,IgA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胃肠、肾脏、肺、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胃肠道大出血、肠套叠、肠穿孔、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乃至终末期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每年医院都会接诊数十名IgA血管炎患儿,大部分患儿因皮疹就诊,少部分因腹痛或关节疼痛就医。一些患儿由于症状不典型,在诊断与治疗时容易走弯路。
值得注意的是,IgA血管炎的预后会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受累器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复发或慢性并发症。
吴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皮疹,应及时就诊。尤其出现原因不明的反复腹痛,或伴有皮疹和关节痛的情况,更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