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日薪五千元,短剧狂招“爸妈”?真相:先花四万元培训三个月

银发演员梦 多一份冷静

“老太太行情太好了,现在短剧就缺老太太,你们的生活经验就是演技。”

“每部剧里都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所以姐姐阿姨们,学表演真是件好事!”

“六七十岁的长辈严重紧缺。有剧组为寻‘霸总爹’开出日薪5000元。”

近段时间,各大短视频平台不断推送着类似内容——视频里,主讲人情绪饱满,极力渲染退休后投身短剧拍摄的种种“好处”。

在短剧热的当下,这类消息不断撩拨着有时间、有梦想的银发族——他们,真的成了短剧热潮中的新“资源”吗?

圆梦工厂

现场并没有老年学员

记者根据前期联系后获得的地址信息,走进了一家办学十年的影视培训机构。它位于秦王宫景区对面的大楼,占据着横店的黄金地段。

办公室窗明几净,8间教室之外,财务室、党员活动室、校长室一应俱全,空气中还残留着装修的气息。

记者看到,招生墙上,挂满了200多位“优秀学员”的照片,其中6位中老年学员(5女1男),是机构引以为傲的“成果”之一。

招生老师热情向记者推介:“新一期还有不少阿姨报名!”

但在现场,记者观察到,校内学员多为30岁以下年轻人,连中年人都没见到一位。被重点宣传的“57岁成功学员”,实为有老年大学艺术基础的学员,并非所谓“零基础速成”。

在招生老师口中,这位姐姐“现在只要想演,每天都可以拍戏”,潜台词就是如果全勤,每天片酬1500元,一个月就能赚45000元。

但据记者了解,她的戏约多为3天杀青的短剧或广告,并非长期持续稳定的进组。同时,记者也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了对方,她表示,8月底拍完宣传片后已回到老家,等国庆后有邀约再回来返工。

成本

3个月近4万元

提到学费,招生老师称,中老年人学得慢,3个月班最合适,学完保证进组。机构课程价目表分为两个月19800元,3个月28800元,6个月53800元。课程随到随上,无需艺考的严苛筛选(卡颜、卡身高、卡体重)。

聊天中,记者获悉,课程采用“随到随上”制,面对“零基础如何跟得上”的疑虑,招生老师描绘了蓝图:零基础学员先上半个月新生班课程,上午8:30—11:30学习表演,下午1:30—4:30学习台词,一周六天,循环往复。

半个月后,“内部考试”决定学员能否升入中高级班。一旦进入,便是高强度训练:清晨7:30出早功,声台形表是基础,更有武术、马术、威亚等“硬核”课程,直至晚上8:30,单日课时超10小时。

这样的强度,对于一位退休老人而言,显然是一场体力与意志的考验。当记者担忧,问及中老年学员能否承受马术、威亚时,招生老师回答:“这些课,中老年人可以选择不上。”

选择性放弃高难度课程,但也必须全额支付包含这些课程的学费。

至少3个月的课程,意味着中老年人如果来这里学习,还必须算一笔生活成本的账。粗略一算:报读3个月班,学费28800元+房租3150元(3个月)+餐饮4500元(三餐按保守50元/天计,90天),总成本超过3.6万元,这还不算可能的交通、置装、医疗等隐性支出。

记者询问,像自己爸妈这样的普通退休老人,学多久能回本?招生老师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仅含糊表示要看个人努力。

近4万元,换3个月高强度训练和一个“包进组”的承诺,这笔投资的风险与回报,是否经得起推敲,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

现实

“演员证”有年龄壁垒

即使学了3个月,老人们真的能“包进组”吗?

当演员,最基础的门槛是“演员证”。

记者发现,在浙里办“横影通”上,每天的抢号大战,是横漂族的第一课——早上8点开放申领演员证注册预约,男生180个名额,女生60个名额。一般女生名额紧俏,需要蹲点抢号,男生则每日有剩余。

然而,这张价值10元工本费的入场券,却有着年龄“壁垒”。

记者在“演员招募令”小程序上看到:群演,普遍要求45岁以下。8小时100元,超时每小时加10元——这份年轻人的“搬砖”价码,无情地将50岁以上的人群挡在了门外。

真正适合他们的角色,是“特约演员”——那些有几句台词、扮演父母长辈的配角。日薪400~600元,拍摄2~3天,收入800~1800元。

这看似不菲,但门槛同样不低。“零基础素人根本接不到特约的戏,肯定需要学过的,不然剧组搭不起这个时间成本。”一位资深制片人点破了现实。

业内提醒

别被虚幻的“演员梦”掏空钱袋

“横店高薪急招中老年演员?这本身可能就是个伪命题。”资深制片人老潘(化名)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作为全国最大的影视基地,横店从不缺演员资源。技术层面,通过化妆和造型等手段,让中青年演员饰演60~70岁的角色,“完全不是问题,效果很好”。

他所在公司的短剧选角策略就很实际:若剧本有合适的中老年角色,优先考虑让中青年演员通过妆造来出演。

“为什么?因为剧组的核心目标是盈利和效率。没有表演经验的素人老人,演技调教成本高、风险大。即使他们受过培训,在选角时,年轻人依然是首选。”老潘解释道。

他描绘了短剧拍摄的残酷现实:为极致压缩成本,一天拍摄16小时是常态。“找一个没经验的老人进组?风险太大了!高强度下,万一身体出状况,剧组和公司都要承担巨大责任。”

老潘还提到,一些知名老年演员都配有好几个助理,会提出限定拍摄时长等的要求,保障老人的衣食住行。这样的助理费用一天就要200元,经纪公司会承担这笔费用,而素人老人显然无法享受这些待遇。

对于“日薪5000元招霸总爹”的新闻,老潘直言不讳:“竖屏短剧稍微出色点的女主,日薪也就8000元左右。5000元招‘爹’?要么是噱头,要么就是配合某些高价培训班做的‘营销’。目的很明确——收割老年人的退休金。”他也呼吁,希望老年人能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养老钱,别被虚幻的“演员梦”掏空了钱袋。

横店喧嚣的片场外,当短剧风口刮向银发群体,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市场对老年人的突然“凝视”,还有正在被精心包装、待价而沽的演员梦。

那些被短视频算法推送到老人眼前的“造星神话”,那些听起来成名在望的“包进组”承诺,需要所有人以更冷静的目光去看待。或许每个“银发学员”背后,都是一个不愿落幕的人生,但在每一个迅速崛起的风口之下,也都该多一份清醒的审视。

(综合潮新闻、九派新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