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福建日报
10月9日,我省文化科技特派团启动会在福州召开,首批选择文化创意、红色文化、美术和影视产业等4个领域,在南安、长汀、浦城、泰宁开展试点,通过选派省内外高水平专家“组团式服务”,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特派团将深入基层,帮助南安的工艺美术产业提质增效,助力长汀的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挖掘浦城、泰宁的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价值……会议指出,开展文化科技特派团工作,是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融合性探索。
会议强调,要坚持高位嫁接,内挖潜力、外引活水,实现精准匹配、高效对接,做好资源整合文章;坚持科技引领,推动机制创新、技术更新、文化焕新,做好动力聚合文章;坚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百业”,做好产业融合文章;坚持激发活力,统筹推进文化、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立“专家+本土团队”协作模式,强化激励保障,做好人才联合文章。要健全工作机制,突出项目落地,深化改革创新,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成果,形成更大范围带动效应。
本次启动会上提到,利用数字技术复原保护古厝、土楼,运用VR、AR手段沉浸式展现非遗魅力,借助直播、电商推广地方特色文创产品,等等,不仅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动能,也为科技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文化场景,共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海都时评
让文化在乡村真正扎根
日前,我省文化科技特派团启动,首批试点将在南安等地开展,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科技特派团将省内外专家的“最强大脑”与地方的“特色家底”有机结合,通过“组团式服务”,不仅带来文化创意,更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与产业理念。尤为重要的是,特派团强调“专家+本土团队”的协作模式,不仅“授人以鱼”,还注重“授人以渔”,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文化科技特派员的价值,在于唤醒当地沉睡的文化基因。比如,泉州这座千年文化名城,既有古老的南音、木偶戏,也有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文化科技特派员要做的,不是简单套用文化模板,而是要帮助每个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表达。文化振兴不是把城市审美硬塞给乡村,而是要帮乡村找回自己的文化脉搏,重建文化自信。
让文化在乡村真正扎根,本质是让文化重新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要将好事办好,仍需面对诸多挑战。一方面要警惕特派员“水土不服”;另一方面要避免文化建设“重硬轻软”。最关键的是,要建立更科学的考核机制,谨防将“派下去”变成“派任务”。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答案。
文化振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耐心、需要方法。文化科技特派团的试点,是一次值得期待的“播种”。我们期待,特派员们能真正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一股强劲而独特的文化动能。(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