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时节,我省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助力高质量发展。漳州核电2号机组开始装载首炉核燃料,为后续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Y14样机主轴承完成更换吊装作业,成为业内首批该型号机组主轴承国产化改造应用。
漳州核电2号机组 启动首次核燃料装载
装料是核电站并网发电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后续的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海都讯(据福建日报) 10月11日,生态环境部向漳州核电2号机组颁发运行许可证。当天16时13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开始装载首炉核燃料,标志着机组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为后续机组临界、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装料是指将全新的核燃料组件装入反应堆压力容器中的作业过程,是核电工程中有核试验和无核试验的分界点,也是核电站并网发电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保障漳州核电2号机组装料顺利完成,团队在准备过程中充分汲取漳州核电1号机组以及国内电站装料经验,确保装料过程准备充分、万无一失。
“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10年来,“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成为当前核电建设的主力堆型,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能提供约6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预估可以满足厦门市及漳州市75%的用电需求。
截至目前,漳州核电1号机组发电量已达78亿千瓦时。作为“十四五”期间投产的重点项目,漳州核电1、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后,预计每年可提供超2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大风车”换上“中国心”
我国风机主轴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改造运用
海都讯(据福建日报) 近日,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Y14样机主轴承完成更换吊装作业,成为业内首批该型号机组主轴承国产化改造应用,这意味着福建海上全球领先的“大风车”成功换上了“中国心”。
风机主轴承是负责将风轮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的关键部件。长期以来,我国风机主轴承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一直是行业的痛点和难点。此次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所属福清海峡公司仅用56小时就高效完成了现场吊装施工。
据了解,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总装机规模77.4MW,建设有8个厂家14台风电机组。福清兴化湾一期海上风电场中心位置离岸直线距离约3.0公里,平均水深5.5m,常年浪高在1.1~1.9米左右。其中Y14风机为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