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吴臻
规划建设约8400公里旅游公路;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日前,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福建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公路旅游服务功能,塑造旅游公路品牌,助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规划期限为2025年至2035年。
以“道路即风景”为理念
构建旅游公路体系
《规划》按照“道路即风景”理念,加快构建“外部交通快捷、内部交通顺畅、配套设施齐全”的旅游公路体系。
“一二三四五”目标:突出一个核心(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握两个阶段(近期、中远期),打造三张网络(主线网、环线网、支线网),构建四个体系(道路体系、服务体系、景观体系、品牌体系),体现五种特色(蓝色海丝、绿动武夷、八闽红韵、闽派乡村、人文福建)。
“个十百千万”:创建8个闽道主题,打造20个旅游公路精品县,建成300个以上沿线设施,推出4000公里以上亮点旅游公路,构筑约1.4万公里“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网。
目前,我省旅游公路发展初见成效。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福建滨海风景道设计荣获2023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杰出奖;福州鼓宦线获评2019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平潭北部生态廊道入选2023年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入选第二批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全省共规划11条特色旅游环线
《规划》提出以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支撑,打造由主线网、环线网、支线网构成的层次化旅游公路网,总规模约8400公里(不含重复里程,下同),形成“六廊十一环多支”总体布局。
主线网定位为旅游公路主骨架,主要由普通国省道构成,个别路段利用高速公路快速通行,规划里程约3364公里,其中利用高速公路702公里(全部已建)、利用G228线滨海风景道1250公里(待贯通243公里)、利用其他普通公路约1412公里(全部已建)。
环线网定位为特色旅游路,重点围绕世界遗产地和5A级景区打造,全省共规划11条特色旅游环线,里程约1980公里,其中待贯通里程约72公里。
支线网定位为精品旅游路,连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禀赋优良的景点景区,实现与干线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便捷衔接,全省共规划94条精品旅游支线,分为蓝色海丝、绿动武夷、八闽红韵、闽派乡村与人文福建5类,里程约3057公里,其中待贯通里程约152公里。
规划区域型旅游交通集散枢纽12处,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停车区及其配套设施不少于260处。加快完善房车营地、露营地等设施,并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滨海风景道等布设慢行系统。
同时,还将构筑和谐生动、特色鲜明的路域景观环境,开展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善旅游公路识别标识、全景指示牌、旅游景区指引标志、沿线设施指引标志等标识系统。
形成以“山海画廊 魅力闽道”为总品牌,在其指引下,规划形成的“东南海韵”“生态宝库”“山水世遗”“红色闽西”“土楼风韵”“清新水乡”“森林秘境”“奇山异水”八大主题闽道为支撑的品牌宣传体系。
让“站在风景上看风景”变得可感可知
《规划》目的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以旅游公路建设带动全省公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站在风景上看风景”变得可感可知。二是对外通过25个高速公路接口让浙粤赣等省份游客快速进入福建,内部实现95%的4A级及以上景区30分钟内上高速。三是实现全省所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全覆盖,连接78个县级行政单元、469个乡镇节点、52个动车站、48个旅游客运码头、81个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有效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形成以“山海画廊 魅力闽道”为指引、八大主题闽道为支撑的品牌宣传体系,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项目匡算总投资约375亿元(其中G228线滨海风景道约220亿元,本次新增投资约155亿元)。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2025—2027年,初步建成G228线滨海风景道(1250公里);建成武夷山双世遗环线(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251公里),启动金湖水上丹霞环线、闽西红色环线、客家土楼环线建设。
2028—2035年,主线新改建约145公里,环线新改建约350公里,支线新改建约645公里;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景观体系,并进行统一标识标牌、路域环境整治等改造提升,基本完成环线和精品支线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