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福建日报
东南潮涌,千帆竞发。金秋十月,从福州港江阴港区到厦门港海沧港区,从泉州湾到湄洲湾,岸桥高耸、塔吊旋转、巨轮穿梭……“十四五”期间,福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推动建设海洋强省取得新成效。2025年预计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5亿吨,其中集装箱1850万标箱,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21%、7.5%。
可停靠世界最大的邮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矿石船等,湄洲湾港罗屿40万吨级码头对台铁矿石中转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港口……港口与航线不仅串联起货物与贸易,更支撑起福建向海图强的开放格局,为畅通“双循环”注入深蓝动能。
在2024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榜单中,福州港从403个集装箱港口中脱颖而出,跃居全球第二,显示出不俗的发展潜力。
5年跨越,厦门港、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在全球排位分别较“十三五”末上升9位、5位。从“总量增长”到“集约发展”,打造集装箱、大宗干散货、液体化工等8个专业化码头集群,全省沿海港口能级效率同步跃升,由“大”向“强”迈进。
能级跃升,始于设施升级的底气。“十四五”期间,我省增大港航建设投资强度,累计完成投资超360亿元,预计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全省10万吨级以上泊位增至43个。
基础设施的规模化、专业化升级,直接转化为吞吐效能的突飞猛进。“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货物吞吐能力超1亿吨,其中集装箱约300万标箱。全省船舶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居全国第六,其中集装箱运力37万标箱,居全国第二。
坚持数字赋能,以“智”逐新。“十四五”期间,福建先行先试,在厦门远海码头布局5G应用,在厦门海润码头完成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打造智慧港口建设的“福建方案”。
港机装备迭代升级,船舶也加快扩“绿”更新。“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投入电动营运船舶24艘。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厦港拖30”入列,纯电动高端内河游船“闽江会客厅”、纯电动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先后投入使用……到2025年6月,我省已建、在建电动船舶数量占全国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