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黄钊伟 林婧
黄志鑫 陈楚君 南宣供图
秋日南安,热潮涌动。东田镇的山谷间,国家级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构筑着城市的“能量堤坝”;贯穿石井产业区的通港大道上,满载货物的车辆川流不息,涌动着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459个重点项目同步推进,共同演奏着一曲高质量发展的雄浑乐章。
以民为本 幸福城市的温暖底色
清晨的阳光洒在南安市柳城中学扩建校区崭新的教学楼上,学生们通过安全的地下通道穿梭于东西校区之间。今年新学年,这个新增32间标准化教室、1600个学位的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以细致的规划设计回应着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南安已完成10所学校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累计新增优质学位9965个。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南安流程”在发挥效能。从顶层设计到效能提升,从“挂图作战”到“穿透式”监管,南安用系统思维保障着每个教育项目的扎实推进。
与此同时,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海都医院迁建项目工地上一片繁忙。作为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基础配套,这座未来医院将极大补齐区域公共卫生短板,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人才的“关键筹码”。
更令人期待的是,一座“会呼吸”的生态景观厂区正在南安的土地上孕育生长。江北水质净化厂采用创新的半地下式设计,地下是高效运转的水处理设施,地上则是绿意盎然的花园景观。项目以“生态优先、景观融合、科普赋能”为核心,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属性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态教育窗口。
“项目建成后,不仅每天可处理5万吨污水,更能激活城市的‘第二水源’。”项目负责人介绍,净化后的出水将严格执行地表水Ⅳ类标准,尾水将被回用于景观水池和河道生态补水。据测算,年均回用水量相当于5个泉州西湖的总库容,真正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最大化。
创新驱动 产业进阶的智慧蜕变
在官桥镇,中通快递闽台总部项目的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这个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面积208.89亩的智慧物流枢纽,将成为辐射闽台区域的重要供应链服务平台。
“2^#车间已完成桩基工程,3^#宿舍楼及配套用房、4^#综合楼完成桩基工程的100%。”项目负责人杨刚告诉记者,项目定位为闽台总部及对台贸易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将打造成集智能快递转运中心、快运分拣中心、智能云仓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高端智慧物流产业园区。
企业的信心,源于南安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了做实做细各类要素保障,南安创新制定“项目全生命周期一次性告知清单”,推行并联审批,建立“一张图”选址联合审查机制,系统化实现项目推进的“省心又高效”。
在伊瓦特智能制造基地和申利卡轮毂生产项目中,“智能化”成为共同的关键词。信息化生产线、5G智能车间、工业机器人……这些先进元素共同描绘着南安制造业迈向高端的未来。“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新增生产100万只优质轻质铝合金汽车轮毂,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申利卡项目负责人介绍。
而在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创新的火花更加璀璨。这个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正致力于打造“三生融合、职住平衡”的未来科技城。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已竣工投用,入驻企业14家,其中投产8家。化合物半导体全产业链在这里加速集聚,为南安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筑梦未来 长远布局的战略远见
走进东田镇,南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建设现场令人震撼。这个总投资80.19亿元、总工期69个月的国家级重大项目,拟建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达12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达12.6亿度,将成为南安绿色转型与能源保障的“定海神针”。
推进如此规模的项目,考验的是城市的治理能力。南安创新打出“情理法德”和谐征迁组合拳,仅用3个月就完成4618.38亩土地征迁,不到一年取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较同类项目常规周期缩短10个月,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南安速度”。
与能源基建相呼应的,是跃动延伸的交通脉络。石井通港大道、横八线、县道335复线等道路的贯通,正共同编织起南安“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为“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疏通动脉。
在项目推进的系统保障上,南安强化数字赋能,将459个在建重点项目全流程纳入“南安市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实现“线上可查、进度可视”。同时,创新建立大督导办、重点办、前期办、城建办、招商办、园区办“六办”联席会商制度,有效疏通项目建设堵点。
机制创新 项目建设的硬核支撑
数据显示,1—9月,南安全市45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2.4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15%,超时序进度8.15个百分点。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南安在项目管理机制上的持续创新。
“六办”协同调度机制在今年第一季度获得泉州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并要求全市学习借鉴;第二季度,省级重点项目正向激励考评进入全省前十,这是南安9年来第15次获此殊荣,次数稳居泉州第一。
为提速项目建设,南安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在国庆期间,全市仍有水头海都医院、五柱巷片区更新改造、洪梅水产预制菜产业园、滨江大道改造提升等356个项目建设不停工。霞美、洪濑、东田等乡镇紧抓群众返乡团圆契机,积极入户走访,高效推进征迁工作。
在石材建陶双创孵化基地项目现场,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这个总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将建设石材建陶质检中心、综合楼、孵化中心等配套设施,为南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平台。
水脉相连 生态文明的南安实践
水是城市的命脉。在推进水质净化厂建设的同时,南安也将污水管网改造作为水生态治理的突破口。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改造三期工程正在同步推进,围绕“收污水”“提水质”两大核心展开。
该工程计划在美林、溪美、柳城、霞美、省新5个乡镇(街道)新建泵站21座,新建改造管网总计150.3公里,全面提升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目前,该工程的15个子项目正在同步进行施工,累计已完成管网建设32.572公里。
从2022年启动一期工程,到2023年推进二期工程,再到如今的三期工程,南安用持续的投入编织着一张愈加密实的污水收集网。结合现状管网,南安市区的污水管道长度已达305公里,城市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共创未来 产城人融合的新篇章
今日的南安,正以一场全域、全要素的“项目加速跑”,夯实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基。从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到激活动能的产业引擎,再到保障长远的能源基石,每一个项目都在为这座“26°C之城”增添着发展的温度与速度。
当抽水蓄能电站为城市注入不竭动力,当水质净化厂让每一滴水都焕发新生,当智慧物流枢纽连接起更广阔的世界,南安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在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上,项目的脉动与城市的呼吸同频共振,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相得益彰,创新动能与传统优势交融共生。南安,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项目建设的如椽大笔,描绘着一幅“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锦绣蓝图,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