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王灵婧 吴诗榕 文/图
“有了邻居小李的日常照看,再加上这个对讲手表,我一个人在家也踏实多啦!”近日,福州闽侯县的独居老人李爷爷感慨道。如今在闽侯,一种“低龄帮高龄”结合智能科技的养老新模式正兴起,让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之间的互助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建起一张温暖的“安全网”。
一块“电话手表” 串起邻里温暖对子
88岁的李爷爷独自居住在闽侯甘洲路上一处居民楼中,李爷爷没有子女,尽管身体尚可,但独居生活仍带来诸多不便。“有时候想买点东西,腿脚不听使唤,偶尔身体不舒服,身边连个能搭句话的人都没有。”李爷爷说道。
结对帮扶的李大姐今年52岁,因白天需上班,无法随时上门照看。“心里总惦记着,可想帮也抽不出整块时间。”转机出现在半月前,闽侯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了李爷爷独居的情况,便为其结成了对子,并上门为李爷爷和李大姐配发了一对定制电话手表。“这不是普通手表,”工作人员介绍,“只要按下按键,就能直接与结对对象通话,无需记号码、无需拨号,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
“我们住在一个社区,想着他八十多岁了,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李大姐说,这块小手表,很快成为连接两人的“暖心线”。李大姐在工作间隙,能随时询问,“李爷爷,今天身体还好吗?需要我带点菜上来吗?”李大姐也通过“时间银行”积累了服务积分,更收获了一份难得的邻里亲情,“能帮到李爷爷,我自己也感到特别温暖”。
精准适配智能设备 老人也玩得转
“这一创新养老模式的探索始于今年上半年。”闽侯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上门服务老人时发现许多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面临着日常照护频次不足的难题,团队于4月份正式启动试点,通过“低龄帮高龄”结对帮扶与智能设备赋能相结合的方式,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可以获得对应的积分,凭借积分可换取粮、油、面等,这一机制充分调动了低龄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
据悉,该模式以“结对子”为核心形式,目前,结对数量已近十对。“结对子”的对象由服务人员在入户服务中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再联动社区推荐低龄健康老人、周边亲属担任帮扶志愿者。中心为结对家庭配备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不收费,由闽侯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对讲手表面向活动能力较好的高龄老人,适配其不爱带手机的习惯,一键即可通话;SOS呼叫器则针对活动能力较弱的高龄老人,可放置于床头,方便紧急情况下一键求助,确保突发状况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目前,该中心还建立了完善的活动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时了解老人的满意度和需求变化,及时收集、处理老人的意见和建议。
除了结对帮扶模式,该中心还拓展了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在服务类型上,涵盖政府购买的兜底服务、公益性质的应急服务以及市场化的自费服务,提供理发、艾灸、理疗、居家清洁等四十余项服务,定价严格参照政府采购标准,低于市场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