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体藏“血管炸弹” 医生变身“拆弹专家”

小伙胸腹间长直径达11厘米的主动脉瘤,医生提醒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医生,我的胸口和后背实在是痛得受不了!”一位31岁的小伙小王(化名)突发剧烈胸背痛,被送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紧急救治。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他的胸腹腔间,长了一个直径达11cm的巨大主动脉瘤,随时有破裂风险!经过该院血管外科团队启动多学科协作,这枚“炸弹”被成功拆除,小伙也康复出院。专家表示,胸腹主动脉瘤堪称“隐蔽血管炸弹”,高危人群需警惕并定期筛查。

主动脉瘤濒临破裂 随时可能致命

小王突发胸背痛后,当地医院CTA检查显示,其胸腹部衔接处竟长有直径11cm的巨大胸腹主动脉瘤,当地医院紧急联系福医附一血管外科蔡方刚主任,将小王转诊至该院。

接诊后,蔡方刚主任经过进一步评估,考虑小王长的是巨大IV型胸腹主动脉瘤,而且濒临破裂,随时可能致命,病情刻不容缓。血管外科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多学科协作团队,制定了手术方案,决定为其实施“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瘤腔内隔绝术+体外开窗技术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内脏血管”。

这一手术难度极高,要在有限时间完成手术,封堵瘤体,防止破裂;术中精确定位内脏区各动脉开口,精准选入各个开口,并释放开窗支架,还要防止术后脊髓缺血与截瘫的发生。

术中,团队密切配合,精密控制血压与维护生命体征,快速超选内脏区血管,精确定位释放覆膜支架,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下肢麻木无力等不适,复查CTA结果显示瘤腔完全隔绝,无内漏,各重要脏器血供通畅。三天后,小王顺利出院。

科普 不是肿瘤,却是“致命炸弹”

什么是胸腹主动脉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蔡方刚主任介绍,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是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的主要动脉。

主动脉瘤是指因主动脉壁先天性薄弱或退行性变,在血压的作用下像吹气球般扩张而形成的瘤体。随着瘤体长大会出现疼痛等周围组织及神经压迫症状,甚至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蔡方刚主任介绍,“胸腹主动脉瘤”有三个特点:一是发病和进展常悄无声息,有的直到濒临破裂才出现症状,诊断难度大;二是有肿瘤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等内脏区重要血管,治疗时需精准保护这些血管,手术难度高;三是破裂后可大出血,死亡率高达70%,抢救难度极高。

提醒 并非“老年病”,高危人群需警惕

很多人以为主动脉瘤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但主动脉瘤并非“老年病”。蔡方刚主任介绍,一些有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或家族史的人群以及长期高血压控制不良的人群等,都是主动脉瘤的高危人群。

他提醒,这类人应当尽早引起重视,严格控制血压、戒烟、定期进行胸腹部CT或彩超检查。若发现动脉瘤,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医生表示,过去,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往往需要“开胸+开腹”,创伤极大,死亡率高。如今的开窗重建内脏区血管微创腔内修复技术,相比传统手术,不仅创伤小(体表仅有1~2cm左右的伤口)、恢复快,手术风险低,且能更准确地保护重要脏器,让更多患者得以“化险为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