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郑旭 江宛秋文/图
婴儿护理、月子餐、产后修复……月子中心“一条龙”式的母婴服务受到新一代产妇的欢迎,虽然价位“月以万计”,但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然而,记者注意到,众多月子会所良莠不齐,服务并不能让人放心,国内多地出现有关月子中心的纠纷。此前,福州陈女士在福州和悦母婴护理中心坐月子时,就从餐食中吃出了塑料、钢丝等异物(详见本报6月11日A03版),目前12315平台已经受理了陈女士的投诉。
据了解,由于月子中心只需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后即可营业,且不同服务项目分属不同的部门监管,又没有统一的强制性的管理规定,导致月子中心目前存在监管的盲区。目前,这一新兴行业亟待加强监管。
月子中心火爆最高收费近十万元
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近年来我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迅速扩展。2013年,中国以月子中心为代表的产后康复市场的规模只有17.8亿元,但到了2021年,预计将会达到300亿元。
记者走访发现,福州的月子中心也十分紧俏。在福州市鼓楼区的盈月阁母婴护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月后的房间已被预订一
空。宝妈若要预订,基本上都需要提前半年。“有的宝妈刚怀孕就开始预订了。”工作人员说。
馨尚母婴月子会所西湖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会所生意十分“火爆”,现在西湖店的20余间房间已经住满,如果要预订,需要提前。
记者在某平台上搜索“月子中心”,共检索出40余家店铺,其中,包含住宿的月子会所有10余家。
不少月子中心都位于高级酒店内,号称给予宝妈“酒店式服务”,但价格并不便宜。如盈月阁母婴护理中心的价格在4万~7万元不等,主要依据房间的大小来定价,并且提供月子餐和一对一的月嫂服务。馨尚母婴月子会所西湖店的套餐则分为城景房、湖景房、湖景套房,28天的价格分别为66800、73800、93800元。
工作人员的资质宝妈很少能核实
记者走访的几家月子中心均表示,自家的月嫂和护士都考取了相应执照。
“我们招收的月嫂,都是经过培训并取得月嫂资格证后,才允许上岗的。”馨尚月子会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还有一些月子中心配
套有定期体检的服务,并称来检查的医生都是周边医院的儿科医生,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对此,宝妈们表示,她们很少会要求查看工作人员的专业资质,基本都相信月子中心的宣传。
事实上,因为月子中心工作人员缺乏相应资
质,给宝妈和宝宝造成伤害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一名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女婴在广东佛山月子中心出现腹胀、呼吸急促等现象,由于月子中心的“专业医护人员”并不具备相关专业能力,延误了孩子最佳的治疗时机。
注册登记就能营业存在监管漏洞
记者了解到,月子会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目前却暂无明确的主管部门。
记者在询问某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主管部门是哪个时,对方称不同的领域归不同部门管理。
据了解,月子中心在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后就能开门营业,其涉及的住宿、餐饮、卫生、康复、生活料理等多个服务项目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比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餐饮安全,公安局主要负责纠纷、日
常安全等问题。
福建省卫健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月子中心并不是医疗机构,也不是法定的公共场合,不涉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所以月子中心也不是他们的监督管理范畴。
专家:建议由卫健部门主管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表示,月子中心在国内还属于新型行业,国家层面尚未确定主管部门,就导致月子中心市面上只有推荐标准没有强制标准。甘教授认为,月子中心医疗保健成分占比很大,方方面面可能都涉及医学方面的知识,建议由卫生健康部门
作为业务主管。
福建闽众律师事务所陈晴晴律师建议,在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行业强制标准前,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推动成立“月子中心”等母婴照料机构行业协会,引导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
等方式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行为。
记者了解到,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探索通过对母婴机构评级的方式,来规范市场行为。今年3月,天津市发布《天津市母婴健康护理服务机构质量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由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推动认证,具有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