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砥砺奋进各行各业勇当先

N海都记者 郑旭 包华 江宛秋 罗丹凌 通讯员 洋中综 文/图

薛建波在帮助村里老人

刘垚(后排右二)与捐赠藏品的学生们合影

疫情防控期间,郑广滨(右)帮居民买菜

去年防疫期间,范洁当志愿者宣传防疫工作

N海都记者 郑旭 包华 江宛秋 罗丹凌

通讯员 洋中综 文/图

42岁薛建波

乡村厨师“日行一善”

薛建波是福清的一位乡村厨师,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福清市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到目前为止,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超过9300个小时,而他自己的公益之路,也坚持了25年。

日行一善小善聚大爱

刚开始,薛建波并没有“志愿服务”的概念,只是想着帮助他人,他自称为“行善”。比如平时卖不完的油条和馒头,他会免费分给周边有困难的人。

2009年,薛建波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把“行善”变成更规范的“志愿服务”,通过“日行一善”的爱心活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同年,薛建波还把家里30多平方米的房间改造成“爱心仓库”,大到棉衣棉被,小到锅碗瓢盆、手电、牙刷、指甲剪,应有尽有,如同一个小型超市。服务队的志愿者会买各种各样的物品放在这里,送给需要帮助的人。爱心仓库创办至今,薛建波累计投入了200多万元,帮助过400多户困难家庭。

同心抗疫凝聚志愿力量

2013年11月,薛建波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也让他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更重,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薛建波出生于1979年,是福清龙田镇上薛村人。去年,在防疫期间,薛建波带领党员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他发起了微信认捐活动,共收到爱心捐款7万多元,购买了急需的医疗和

生活物资,第一时间送给200多户困难家庭,同时还送出“日行一善”活动的慰问金共18万多元,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困难。

2020年11月25日,薛建波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民间公益志愿者,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31岁 保护古厝刘垚守住乡愁

今年3月14日,位于福州仓山区盖山镇的郭宅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为建设这座博物馆,90后党员刘垚花了不少心血。作为盖山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她参与了仓山多处乡村博物馆的设计、展陈和建设工作,编写解说词并担当讲解员,让人们记住乡愁,让文物古厝活起来。

十年寻访成为当地老宅活地图

刘垚1990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仓山人,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获评省优秀学生干部,2010年12月,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2年8月,刘垚来到福州仓山区盖山镇从事文宣工作。这里拥有500多处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既有严复墓、严复故居这样的国家级文保,也有很多散

落在各个村落的老宅。出于对老建筑的爱好,刘垚开始留心搜集这些古厝的信息和资料。

在和村里老人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刘垚了解到了不少村中鲜为人知的老宅和故事。每发现一处,刘垚便会在手机地图里做上标记,方便下次再来。十年下来,刘垚的手机地图里新增了几百处点标,她也成了盖山镇古厝活地图。

寻访专家搜集旧物为郭宅村留住乡愁

随着南台岛城市化进程,2018年盖山镇郭宅村面临举村搬迁。为了留住乡愁,建设郭宅人民的精神家园,盖山镇决定建设郭宅博物馆,刘垚承担起项目的具体对接工作。

为了做好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刘垚开始主动寻访名城委的专家和福州历史文化方面的学者,深入郭宅村搜集整理各方面的资料。她还利用休假自费去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借鉴博物馆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郭宅博物馆建成后拿什么展出呢?在参加郭宅小学的一次非遗竹编课堂时,刘垚得知不少孩子的祖辈有很多老物件。于是她和学校商量,发动家长来主动捐献。没想到号召一出获得积极响

应,不少村民甚至捐出明清时期的旧物。刘垚和郭宅乡贤们一一造册登记,现在这些旧物都陈列在博物馆中,成为当地人珍贵的回忆。

45

岁郑广滨

徒手夺刀勇救老人

郑广滨是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洋中派出所社区基础中队四级高级警长。2018年底,郑广滨从省消防总队转业加入公安队伍,他换装不改使命,转业不忘初心。

2020年5月,郑广滨在一次普通的巡逻中经历了惊险一刻,面对手持尖刀的歹徒,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救下一位老人。

制伏行凶者他血染警服

“救命,救命——”那一天上午11时许,正在社区值勤巡逻的郑广滨忽然听到附近一小区内不断传来呼救声。他迅速冲到现场,只见一名老人倒在血泊中,一名男子正要举刀刺向老人,情况十分危急。

没有半点犹豫,郑广滨快步上前,一把拉住行凶者的手臂。由于行凶者比他高出近半个头,郑广滨利用位置优势,先

死死扼住对方的手腕,再将其压倒在墙上,最终彻底制伏行凶者。等派出所里同事和救护车赶到现场时,郑广滨才发现自己左手掌面被割伤,鲜血染红了警服。

郑广滨的及时出现,阻止了行凶者对老人的侵害。“那时候就想着赶紧把人救下来,不然就对不起身上这身警服,对不起群众的信任。”郑广滨说。

变身“送菜员”帮孤寡老人买菜

2000年,郑广滨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消防员到民警,无论从事哪份工作,他都时刻谨记着当年的铮铮誓言。

刚成为一名社区民警时,郑广滨拿出了在部队里长期养成的不服输的劲头,他每天抽出1小时,步行5公里,了解辖区内的情况,遇到各种邻里纠纷时,郑广滨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大约3个月后,社区内的群众都信任他、喜欢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的任务一下变得十分繁重,社区民警责无旁贷。为了帮助一些孤寡、空巢老人买米买菜,郑广滨就变身“买菜员”“送菜员”,一日跑3至4趟超市,将最新鲜的食材送到老人们手中。他的点滴付出,社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凡事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这是我在工作中坚守的信条。”今年45岁的郑广滨说道。

20岁范洁小个子女生有股大韧劲

2001年出生的范洁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大一的学生。去年,在防疫期间,她主动找到所在村委会,报名参加志愿者,向村民们宣传疫情防护工作。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是所在年级第一批的发展对象。这个个头小小却充满韧劲的姑娘坚定地认为:党员就是要冲在前面。

从小就有个中医梦

范洁来自四川泸州,从小就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范洁选择的几乎都是中医院校的中医学,虽然被调剂到了护理学专业,但并没有动摇她想要学习中医学的

心。在不断地努力学习后,范洁最终以护理学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转入了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学。

范洁告诉记者,毕业后她想将中医文化带回家乡。

“党员就是要冲在前面”

范洁从入学起就树立了坚定的入党目标,如今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范洁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党员就是要冲在前面。”

2020年防疫期间,范洁正在老家泸县蒋坝村,作为医学生的范洁主动找到村委会,报名参加

志愿者。

那时候的范洁每天主要的工作是在村口执勤,宣传疫情防护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5点半,中午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虽然辛苦,但她还是坚持了近半个月的时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