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通讯员 陈秋红文/图
“带”出高标准、“学”出新气象、“讲”出惠安味、“做”出新成效。今年来,泉州惠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和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带”“学”“讲”“做”,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展现新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发挥“火车头”效应“带”出高标准
惠安县研究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措施31条,创新推出歌咏比赛、线上线下知识竞赛、学习实践活动等25个特色自选动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向纵深推进、落地落实。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惠安县组建巡回指导组开展第一轮巡回指导,全力配合市委第三巡回指导组深入乡镇、工业园区等开展实地调研指导,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有效。
覆盖“五层面”群体“学”出新气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安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全覆盖”。县领导“带学领学”。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通过开展现场学习教育、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参加宣讲报告会等方式,带领全县上下开展学习传达贯彻。县直各部门扎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专题读书班、党史故事主题报告等“六个一”主题活动,并依托“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党员e家”等平台,加强线上学习培训。
各镇村活用本地资源,挖掘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整合推出一批红色教育路线、开设创建一批红色课堂、创新办好一批红色文化活动。
两新组织“巧学活学”。策划主题活动,开展“党建导师团”进园区、进工厂、进车间宣讲30多场次。同时,面向全县的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系列主题活动,打造“教育系统党史宣讲团”“红领巾党史宣讲团”等进校园宣讲50多场次。
创新“四模式”宣讲“讲”出惠安味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安县精心组织安排,创新宣传模式,通过主题宣讲“精准学”模式,打造有“风景”的课堂;英模宣讲“身边学”模式,以先模事迹感动
人、先模精神引领时代新风;线上宣讲“便捷学”模式,实现“随时学”“随地学”“自主学”;厝边宣讲“现场学”模式,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
建立“二四六”机制“做”出新成效
惠安县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督查实效,帮助企业群众解难题,助推项目促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通过“两机制”促落实。创新“1+1+1”(即1名四套班子领导+1名主管单
位分管领导+1名优秀年轻干部)重点民生项目推进机制,创新项目、干部、效能“三合一”联合督查和重点项目“红黑榜”常态化通报考核机制,确保为群众办实事落深落细落地。
围绕县处级、县直部
门和镇村、普通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等四个层面,开展“我为群众办1件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其中,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办实事163件、现场办公225场次。
将为民办实事融入“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县
镜头一
走“新”又走“心”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启动以来,惠安县高度重视青少年群体的学习教育,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鲜活方式,积极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推向纵深、亮出新意。
线上,组织动员青少年参与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队课;线下,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创作党史漫画,利用
“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讲述党史故事。同时,以“福建惠安教育”“惠安青年”微信公众号为中心点,以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为辐射点,设置“党史天天学”“党史上的今天”等学习栏目。精心策划开展“童心向党、薪火相传”“方寸映春华党史‘邮’我说”等系列主题活动。
镜头二
“指尖办”“零跑动”财政票据开启电子化模式
“这非常便利,现在是电子化时代,很多人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票据电子化后,不需要再带现金在这边排队,直接扫码就可以,省时又省心。”市民吴先生高兴说道。
惠安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财政电子票据管理进行改革,采用缴费电子化和票据电子化模式,实现
缴款人、用票单位“指尖办”“零跑动”。为破解群众门诊看病打印收费发票排队耗时长,解决纸质收费票据保管难、易损坏等问题,惠安县财政局在全市率先开展县级电子票据改革的基础上,协同惠安县医院快速推进医疗票据电子化改革,并于5月19日成功开具全省县级医院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
镜头三
自助图书馆有效推动全民阅读
“挺好的,很方便。借阅图书,不必跑图书馆,也不必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34岁的居民黄小姐告诉记者,她喜欢看书,自从惠安有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后,她就经常来光顾。
自助图书馆设置在惠安县人流较为密集的城北
公园,独特的玻璃房设计,内置智能监控技术。记者了解到,惠安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项目列为惠安县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达标提升项目。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的出现,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
委八大提升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心工程”和民生XIN行动、老区村建设、双拥等六方面中心工作,列出2批45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7个城乡品质提升工程,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做实做细做成。
镜头四
人居环境变更好村民生活越富足
“城区越来越漂亮,环境也越来越好。”63岁的柯阿伯看着整洁的道路、翠绿的树木、明亮的街区,不禁感慨。
据悉,为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质量,惠安开展“无癣城市”整治。今年1—5月,惠安县螺城镇牛皮癣巡查公里数29069.78公里,清理牛皮癣数量65373处,平均巡查牛皮癣照片数2.25张/公里。
今年,惠安县规划打造黄塘景观及紫山“油园花海”片区(花海、油坊)、“绿色门户”片区(建设乡村振兴大厦、惠西绿色农业中心、惠西有机农产品超市、田园总部)、“山居岁月”片区(龙石石头艺术村落、尾山水磨古厝田园旅游特色村、水磨耕读园)、“余甘原乡”片区等特色项目产业,带动农村振兴致富,涉及户数2192户。
镜头五
“团圆”行动助力失散亲人团聚
他们分离了24年,一声“爸”打破了时间的隔阂。今年28岁的小泰,24年前从家中走丢,在惠安警方帮忙下,3月30日一家再度团圆。这样的团圆,在4月2日时再度上演。当天,惠安警方带着走丢38年的小康(今年38岁,化名),驱
车200余公里,与其亲生父母相认。
据了解,惠安县公安局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云剑-2021”行动中,部署开展以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为内容的“团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