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院士主刀华山医院福建医院首台手术实施

这是一台意义非凡的手术:手术室里上演着一场我国神经外科老中青三代人的“手术传承”;手术室外,则铭记着一段跨越了27年的“华福情谊”

周良辅(右一)、康德智(中)、顾宇翔(左二)在手术中

毛颖(前排)远程关注手术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宋剑平 夏雨晴

近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开诊后的第一台全麻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周良辅教授主刀,附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华山医院福建医院、附一医院(滨海院区)筹建办主任、神经外科康德智教授,华山医院福建医院、附一医院(滨海院区)筹建办执行主任、神经外科顾宇翔教授共同参与这台手术,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医务与院感疾控处执行处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剑平作为助手,也全程参与了手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也远程关注这台手术。

连夜优化手术方案完整切除颅脑肿瘤

手术前一晚,周良辅院士如约来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一下飞机,他就直奔病房细致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并连夜和专家团队一起,讨论、优化详细的手术方案。

接受手术的患者,正是一周前在华山医院福建医院院士门诊就诊并送上感谢信的“老朋友”。27年前,患者因左侧脑室不典型畸胎瘤,远赴上海求诊,在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为其实施了手术,顾宇翔教授当时

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治疗,共同救下了患者的性命;27年后,患者再次查出脑肿瘤,恰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福州,周良辅院士坐诊滨海,顾宇翔教授也作为驻闽专家团队的一员,患者不用舟车劳顿,便能在“家门口”请院士手术。

患者这次长的是累及左侧大脑半球的侵袭性脑膜瘤。新生的肿瘤侵犯语言区、侵蚀大脑深部血管,且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情况比较危险。

周良辅院士携华山、附一专家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与27年前不同,这一次的手术,有了超高端手术显微镜、精准定位的神经导航系统、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精密的钛合金手术器械,还有院际互联互通的网络支持等助力,患者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手术微创切口设计,导航定位肿瘤,沿周边剪开硬膜。肿瘤侵蚀脑组织,向四面八方蔓延生长。充分的瘤内减压后,

手术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沿着肿瘤边界分离,最大程度地保护语言区;遇到被肿瘤侵蚀的深部血管时,再一根根微小血管小心甄别、电凝和离断……

手术很顺利,肿瘤被成功完整切除。经过术后悉心治疗和护理,目前患者已顺利度过了危险期。

而在当天中午,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另一台手术也顺利完成,同样为一台颅脑肿瘤手术,由康德智和林元相等附一团队进行手术。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正式启航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近年来,福建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硬件上来看,与上海、北京几乎没有差别;软件方面,福建的医生也常到上海交流学习,再加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做完手术后,周良辅院士十分感慨。

顾宇翔同样也是这两场手术的见证人,他表示:“病人肿瘤的部位刚好处于功能区,手术难度很大。所幸,现在手术的条件比27年前好太多了,我们现在有神经导航设备,有精准的定位设备,有生物电监测等等,先进的‘武器’,一流的手术室,最大程度保障病人的安全。”

27年的手术变迁也见证

了我国神经外科发展从仅仅切除病灶、保性命的1.0时代到如今借助高精尖设备,做到尽全力保功能的精准医学时代。

康德智表示,“首台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神经外科,进入高质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预示着华山医院和附一医院的合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个高水平高质量,强大的神经外科将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将在华山医院的带领下,承担起诊治我省神经外科疑难重症的使命。同时也将带动我省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和整体的提升。”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