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大学生“微雕”扮靓五都村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的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靓丽的微景观,这是我省多个大学生团队微景观创意大赛入围作品的落地

村道边的护坡成﹃鱼缸﹄,既靓也亮

▲村民庄女士家前原先的裸墙,如今成了花墙

村民家房前屋后装点了清新的小花坛▲ ▲大学生们完成微景观作品后, 定期回来养护

N海都记者 包华 见习记者 周字艺

通讯员 陈天然文/图

走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的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用瓦罐、酒缸、竹篱制作而成的微景观,在绿树鲜花的环绕中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曾经老旧的村舍经过大学生的“微整形”,变身靓丽的“微景观”,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生活体验。

因地制宜画“鱼缸”打造村里唯一夜景

今年5月,南屿镇举办“献礼建党百年筑梦美丽南屿”为主题的乡村微景观创意设计大赛,来自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工商学院、闽江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多个学生团队参加了此次比赛。主办方在入围的22件作品中,精选了其中10件在五都村落地施工,打造成真正的微景观。

在村中主干道边的一面墙上,五块用簸箕拼成的一组景观,画着播种、丰收的乡村景象。墙边的小花园里种植了太阳花、龟背竹、金鸡菊、满天星等植物,碎石铺就的小路贯穿其中。据参加此次比赛的福州工商学院高东东老师介绍,这个点的作品

叫“谷来丰”。五都村走出过一位叫庄巧生的中科院院士,是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他带领学生根据这一故事,和实地景观相结合打造了这一景观。

村里一面十余米长的护坡,远看仿佛一只鱼缸,碧蓝的水里各色金鱼在里面欢快地畅游。据介绍,这个护坡原本长满青苔,福建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了解到金鱼养殖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将其画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些青苔就是天然水草,都不用画了。”完成后大家还买来太阳能小夜灯,装点在这面墙上,夜里这个“鱼缸”会亮起来,不仅能照明,还成为村里唯一的一道夜风景。

搅水泥找材料种花草学生们都亲力亲为

“刚进村时,我们并不顺利。”据福州工商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黄彬彬同学介绍,参赛团队的景观改造方案曾数次遭到村民拒绝,在村委的协调下,部分村民终于同意让大学生们尝试。“一处景观工程完工,他们看到了效果,才逐渐有了信任感,慢慢全村人都放心让我们改造了。”黄彬彬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参赛团队很多都为各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学生,从搅拌水泥,到找寻材料,到种植花草,学生们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实际施工的时间我们花了五天。我们自己搅拌水泥,找村民借电动车下河去捡石头,去花卉市场买材料……”说起自己的经历,每个参赛队员的语气中都带有满满的自豪感。

据南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深化了校地合作,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而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美化和新农村建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