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江燕 陈燕燕
俗话说“热在三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从今天正式开始。“伏天”是我国对炎热季节的一种称法,“伏”指的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根据传统历法计算规律,有时是30天,有时是40天。
“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流传有“三伏天,热成狗”这样的谚语。今年刚进头伏,高温就要来个“下马威”,预计今天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福州市区最高气温或将达38℃。热意扑面而来,气象部门提醒,防暑降温不能忘。
头伏10天先蒸后烤
今年的三伏,延续了去年一样的“加长版”,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其中,头伏从7月11日开始持续至7月20日,共10天。
根据省气候中心数据,今年头伏期间的天气,可以用“赴汤蹈火”四个字来概括。首先,14—16日,我省预计将迎来一轮降水过程;16—18日,
可能出现一轮高温天气过程。此外,7月中旬后期,还可能有台风影响或登陆我省,公众需注意做好防范。
前“蒸”后“烤”,总之,躲不过一个“热”字。今天全省开启“烧烤”模式,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在35℃以上,天气以晴热为主。走在大街上,热意会扑面而来。福州市区最
高气温也将在37℃上下徘徊,天气晴到多云,午后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洒落。
到了下周,随着雨水逐渐铺展开来,福州气温虽有所下滑,但空气湿度增大后,湿热的体感也将随之而来。
气象部门提醒大伙,近期出门可随身带把晴雨伞,遮阳又挡雨。
中暑高发注意“去火”
三伏天,为啥这么热?对此,气象专家杨林解释说,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等地面累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到了。另外,夏
帽、遮阳伞、墨镜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躲避阳光未必躲得过中暑。不要以为只有在烈日下劳作才可能中暑,在高温且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呆久了,也可能“中招”。因此,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持通风尤为重要。
夏天吃藕清热安神
入伏之后,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导致我们每一个人容易上火,出现烦躁、焦虑、失眠、便秘等症状。因此,“去火”是夏日养生的必备功课。市民平时可多食用些时令的瓜果蔬菜和“去火”的食物,例如绿豆、苦瓜、丝瓜、青菜等。苦瓜等凉性食物,食用时可佐以葱姜蒜、香菜、韭菜等辛温之物。
此外,夏天是吃藕、黄鳝的好时节。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医生苑述刚说,吃藕可清热、养血、除烦、安神,藕的做法很多,可凉拌、煲汤、慢炖、清炒,尤其是凉拌,能保留独有的清香和营养,爽口解腻,促进食欲。而鳝鱼性味甘温,可补益气血、养肝肾、除风湿、强筋骨,有冬病夏治的作用。他推荐了两道时令菜,适合全家老小。
凉拌糖醋藕
配料:莲藕、葱、香菜、糖、醋、酱油、麻油。
做法:莲藕洗净、去皮、切薄片,入开水锅焯烫15~30秒后捞出,浸入凉水冷却,随后捞出沥干。葱、香菜洗净、切小段,放在藕上,调入糖、醋、酱油、麻油,搅拌均匀即可。
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暑热来势汹汹,进入三伏天后,中暑也进入高发期。对此,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外出时一定要全副武装,备好防晒衣、防晒
红烧鳝段
配料:鳝段、青椒、红椒、葱姜蒜、料酒、糖、酱油、味精。
做法:鳝段洗净切段,葱切段、姜切丝、蒜拍碎,青红椒切段。热锅放油,放入葱姜蒜翻炒,倒入鳝段翻炒,放入适量料酒、糖、酱油,翻炒至上色,加水没过鳝段。10分钟后放入青红椒,翻炒1分钟,加入适量味精,翻炒两下即可出锅。
福州市区今起三天天气
11日 晴 26℃~38℃
12日 晴 27℃~37℃
13日晴转多云 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