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N海都记者 陈江燕/文马俊杰/图

“把脉”古建筑让老城活起来

建筑专家严龙华,带领团队完成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再生

建筑专家严龙华

俯瞰三坊七巷,屋顶就像万顷波浪般延伸铺展开来,画面甚是壮观

古厝为根,文化为魂。福州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了往昔记忆,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并融入现代城市格局,让老城活起来,其意义不仅在于历史文脉的传承,还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再创造。

作为一名建筑师,严龙华从业已有三十余年,是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2005年底,他偶然接触到屏山镇海楼的重建设计,由此开启了他持续至今的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实施设计工作。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这些福州人熟知的历史文化街区,离不开严龙华及其团队背后的努力。

还原历史风貌讲老城新故事

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内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今已为福州的文化旅游打出了一张老城“新名片”。严龙华是三坊七巷保护与修复设计工作的负责人。他说,三坊七巷是福州最早开始修复的历史文化街区,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多年了。

“马鞍墙是三坊七巷屋面极具地域特色的墙头风格。”两侧对称,呈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看着就像一只马鞍,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极具欣赏价值。因此,在三坊七巷屋面设计中,团队特意保留了马鞍墙。

怎么留?严龙华和他

的团队首先对三坊七巷的特点进行研究梳理,并挑出典型元素,融入到马鞍墙的设计中。例如,福州的海洋元素便以波涛状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更真实地体现历史感,是个难题。”严龙华说,所幸著名文史专家曾意丹老先生给予了团队指导,

使得他们较全面地认知福州传统古街的特征与独特性。

经过修复,如今从空中俯瞰三坊七巷,可以看到屋顶就像万顷波浪般延伸铺展开来,画面甚是壮观,不仅留下了老城的古韵,还成了不少摄影师和游客们喜爱的取景角度。

把古城当作品进行保护再生

除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与保护,严龙华和他的团队还在探索实施历史文化风貌片区的整合。“从单体建筑的修复保护,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将街区相连成为风貌片区,再扩散成传统街巷网,最后到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严龙华将这个过程比作“串珠子”。

“串珠子前,首先要对珠子进行打磨。”严龙华说,这一步,对应到规划设计过程中,叫做“测绘”,也就是将地面上的东西“搬”到图纸上。但街区不像城市建筑一般规整,导致“搬”的过程难免出现出入。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从头再来。其次,遇到“珠子”存在差异,还需考虑怎么更好体现各

个“珠子”的特色,并保证整体的协调。

严龙华说,这十分考验团队的设计水平。像三坊七巷和上下杭这两处历史文化街区,气质便大相径庭,一个像“文人”,一个像“商人”。我们便想到,将上下杭通过中亭街与福州历史中轴线相连接,进而与三坊七巷形成时间上的递进

关系,在设计时突出其近代商业色彩。

如今,市民游客若从三坊七巷漫步至上下杭,便可以感受到福州是如何慢慢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

如何传承文化遗产?严龙华提出,要把福州古城当成一部整体的作品,才能保证古城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从而让历史城市重焕活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