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晋 包华文/图
实习生 林益萱
在福州仓山区烟台山,中式、新古典、哥特式、巴洛克等中西风格的建筑群,是福州独特的一道风景。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分期分批进行保护改造。
昨日上午,参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以下简称“世遗大会”)的嘉宾们来到烟台山,不少嘉宾感叹,这里处处是美景,诸多老建筑实现了活化利用,延续、传承了历史建筑所包含的文化血脉与精神。
有了“烟火气”历史建筑“活”起来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位于闽江南岸的仓山区。依山而建的万国建筑、教堂、学校,或高大,或小巧,参差错落,中西建筑交融,古今相映生辉。
据介绍,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2年后,进入福州的西方人大多聚集在闽江边的烟台山工作、生活,随之便陆续出现了各国风情的老洋房、别墅,也有了教堂、商行、银行、领事馆
等各式建筑物。烟台山是福州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地方,记录着福州对外交流的盛况。
据介绍,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老洋房的数量及风格的多样化,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目前,这里尚有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188处,其中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处、文物登记点73处,还有38条历史街巷。这些历史建筑大多形成于清
代至民国时期,是福州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实例。
建筑是凝固的记忆,有了“烟火气”,才能真正“活”起来。在乐群路12号的闽海关税务司公署(官邸),2019年修缮后,成为闽海关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内创办了闽海关文化展,介绍福州商贸发展历史以及海关的发展历程。记者了解到,闽海关税务司公署(官邸)是清代、民国时期闽海关税务
司(关长)的住处,原址为英商义记洋行,始建于1877年,1926年重建后,仍然作为税务司公署来使用。
仓山影剧院—烟台山艺术中心卫理公会总部—茉莉花茶及介绍福州茶港的展示馆、爱国路2号—福州烟台山历史博物馆以及英华书院、石厝教堂等,一座座历史建筑经过修复和活化利用,重新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活力。
将烟台山打造为城市特色名片
自2020年重新开放以来,烟台山已接待包括美国驻广州总领馆总领事、住建部、文化旅游部等在内的多个考察调研团体,再度成为福州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老建筑注入新内涵,使之得到延续传承,使其改善整体人居环境,满足当代民众的生活,这也是城市更新理念上的丰富与进步。”烟台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护、修缮古建的同时,赋予文保建筑公共服务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全民共享。
根据保护规划,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公园路历史建筑群和马厂街历史建筑群在内的地区总体功能定位为:保持以居住、文教功能为特色,集文化休闲、创意及旅游于一体的近现代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是福州中心城区闽江景观游览带与城市商业轴上的重
要节点。在功能结构规划上,由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园路历史建筑群、马厂街历史建筑群共同构成的历史片区形成“三轴、三点、七片区”的功能格局。
此外,烟台山还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该项目占地166亩,总投资1亿元,涉及亭下路—爱国路—乐群路—梅坞路—观井路环线及周边4条支巷,总长2300多米(烟台路、槐里、对湖弄及池后弄),街区已于2020年1月21日开街运营。
烟台山管委会相关人士表示,依托烟台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活化文物古厝资源,围绕文化展示、民宿、现代旅游、数字内容设计、商业商办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烟台山文化内涵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旨在将烟台山打造成福州乃至福建的特色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