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不良粉丝文化整治工作获成效

中央网信办:已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

N据新华社电

近期,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央网信办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督促网站平台调整产品导向和功能设计,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

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结合正在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此外,针对粉丝群

体聚集的社区、群组等环节,中央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升级管理策略,逐步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圈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活动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据了解,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加强网上涉明星信息规范、强化账号管理、完善黑产打击机制、探索建立粉丝引导机制等方式,为长效整治和规范粉丝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

查整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该通知重点围绕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内涵、题材类型、评审投票、嘉宾人员、话题评论等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要求。

通知强调要强化价值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进一步压实网络综艺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主体责任,加强对粉丝群体正向引导,强化平台“水军”“黑粉”治理。

□评论

让病态“饭圈”彻底凉凉

N据新华社电

日前,外籍艺人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消息传出,大快人心。然而,一些来自“饭圈”的声音却让人匪夷所思。一些艺人“粉丝”是非不分,说什么“没事,我们可以筹钱”“美国厉害的嘻哈歌手都进过监狱,哥哥进监狱只是修炼说唱技巧”;更有甚者,缺乏法治意识,公然为丑行张目……种种谬论,折射出“饭圈”的诸多乱象。

“我们的凡凡怎么会这样,我现在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我今年才10岁,以后看不到凡凡可怎么过。”——一个“粉丝”的微博留言令人忧心。实际上,一些“饭圈”早已沦为“怪圈”,滋生种种

不良粉丝文化:有的人一言不合就掀起网上骂战、人肉搜索;有的后援会动辄号召“all in”集资打榜、花钱买投票;有人诱导青少年停课搞所谓“应援”……

当病态追星大行其道,成为把很多青少年裹挟于其中的歪风邪气,甚至突破法律常识和道德底线,“饭圈”就变味、变质了。不良粉丝文化浪费大量社会资源,误导青少年价值观,其危害不可小觑,决不能任其发展蔓延。

“饭圈”之乱,根源何在?根子还在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错误导向之下,资本力量和一些机构推波助澜、兴风作浪。从“以爱之名”制造话题、炒作热度,到雇佣网络水军“养号”控评,从集资应援搞“扭蛋”“抽卡”,到以“限时比

拼”诱导青少年“借贷追星”,喧嚣的“饭圈”背后,是一条不择手段打造“顶流”、利用流量大肆敛财的灰色产业链。在利益逻辑操纵之下,一些德不配位、素质堪忧的艺人被过度包装,从“凡”变“神”再打造“圈”,把粉丝文化变成了大肆攫取利益的工具。

整治“饭圈”乱象,弘扬新风正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偶像观,强化对不良粉丝文化危害的认识;更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依法加强对娱乐、演艺、经纪等行业的治理,从源头抓起,坚决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营造清新有序的行业生态。作为公众人物,演艺明星更要遵纪守法、严以自律,真正配得上“粉丝”的喜爱。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