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罗丹凌包华通讯员郑婷陈晓静文/图
除了四五月份,每年的初秋,也是蛏(chēng)子最为肥美的时节。连日来,在福州马尾琅岐镇云龙村,随着潮水退去,一望无垠的滩涂蛏田露出,村里成百上千名男女老少骑着小摩托、三轮车赶来收海蛏(学名缢蛏),沿岸沙滩上一排排密密麻麻的车辆,见证着收获的繁忙。
云龙村有着怎样的养蛏历史?海蛏有哪些习性?又可以做成怎样的美味料理?今天的《谈天说地》,让我们来聊一聊海蛏的故事。
肥村民采蛏忙
今年蛏产量不高但收购价不错
马尾琅岐镇地处闽江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地理优势,让这里的海产品闻名遐迩。而云龙村大面积的滩涂更是一片“天然蛏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以养蛏卖蛏为业,这样的传统已延续了200多年。
年过花甲的村民老叶,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母养蛏,常常凌晨两三点出海挖蛏,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作为一名老蛏农,对捉蛏这件事自然轻车熟路。
记者在蛏田里看到,老叶弓背弯腰,瞄准一个蛏洞,挥动一尺长的小锄头,手起
锄落,挖回一粒粒裹挟着黑泥的蛏子。装满一筐后,老叶将海蛏清洗、抖净,再卖给福州、连江来的批发商和购买者,他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目前,老叶与其他村民成立的合作社,管理着80多亩蛏田。他说,蛏苗的品质与成活率,很大程度上与天气相关。如遇大风大雨,就容易冲刷蛏子的“营穴”,造成损失。今年夏季,福州台风多发,海浪较大,导致蛏子产量较去年少了一成左右。但让老叶欣慰的是,最近蛏的收购价格很不错,批发价每斤达到十一二元。
蛏喝豆浆长得“白白胖胖”
福建海岸线长,渔业始终是临海居民的一个重要行业。从宋代起,福建渔民就开始尝试贝类、鱼虾类和藻类的养殖。据宋代淳熙九年(1182年)梁克家的《三山志》记载,三山沿海“有海田一千一百三十顷”用于养蛏。
海蛏有哪些习性?如今福州市面上常见的蛏有哪几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岗副教授表示,蛏为软体动物,有两扇贝壳,栖息于潮间带中、低潮区和浅海的泥滩、泥沙滩中。它会随着涨落潮活动,常于夜间潜出沙面。常见的蛏有三类,即缢蛏、竹蛏和尖刀蛏,福建
人俗语中的蛏,一般指缢蛏。
具体而言,缢蛏为截蛏科缢蛏属,其外壳较为粗糙,多呈黄绿色。竹蛏为竹蛏科竹蛏属,壳形细长,呈圆筒状,前后部为截形。尖刀蛏又名“单脚蛏”,其壳皮为淡黄色,较为光滑,内面为白色。在三种蛏中,尖刀蛏的肉质最为鲜美,价格也最高。
记者听说,收蛏前,蛏农往往会给蛏子投喂豆浆,这又是为什么呢?林岗副教授解释道,蛏以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为食,豆浆中含有有机碎屑,极富营养,蛏食用后,容易长得“白白胖胖”的,更能卖出好价钱。
蛏的三种经典吃法
蛏子富含蛋白质、钙、镁、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它的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可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
蛏农老叶推荐了海蛏的三种经典吃法。
一、蛏抱蛋
配料:海蛏200克,鸡蛋2个,葱、食用油、盐各适量
步骤:1.锅里加水煮开,将吐好沙的蛏子下锅焯至开壳。2.将蛋打成蛋液,撒入葱丁。另起锅烧油,将拌好的蛋液下锅,再将蛏子肉控水下锅,煎至双面微微出现金黄即可。
二、老酒炖蛏
配料:海蛏500克,姜片、香葱段、福建老酒各适量
步骤:1.蛏子事先用盐水浸养数小时,再用刷子将表面清洗干净。2.取一个深的盅,底部垫上适
量姜片,将蛏子头部朝上,一个个竖着排列整齐地插好。3.再在上面铺上适量姜片和葱段,倒入老酒(水位到蛏的一半,不另加水),入热水锅中蒸上20分钟即可。
三、蒜蓉清蒸蛏
配料:海蛏500克,蒜蓉、姜末、葱花、蒸鱼豉油各适量
步骤:1.将浸养好的蛏子从中间剖开,用流动的水将蛏肉中的泥沙冲洗干净。2.将蛏子放入盘中,在蛏肉中铺上蒜蓉,上锅蒸8分钟;出锅后撒上姜末、葱花;浇热油,盘底淋入蒸鱼豉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