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机器人当﹃服务员﹄,做智能家居﹃管家﹄
编前:今年3月,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新职业信息,包括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食品安全管理师、密码技术应用员、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酒体设计师等18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既新奇又蕴含技术含量,如今正成为职场新宠。本期《新知》就通过几位从业人员的工作经历,来揭秘其中几种新职业。(一醉)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服务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张庆博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打开,放在身前的一台白色机器上,噼里啪啦开始敲击起键盘来。
“这就是智行者的蜗小白,是一款无人驾驶清扫车,我在对它进行初始设置,完成后,它就能自己开始清扫服务了。”智行者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功能型无人车,它们可以自行为人服务,包括清扫、洗地等都是它们的专长。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肆虐期间,有三台智行者的无人清扫消毒车被投放到火神山医院,帮助现场清扫和消杀。还有无人物流车被投放到医院,帮助收发快递。
简而言之,服务类机器人为人服务,而张庆博的工作是为这些机器人服务。无人车被投放到新的应用场景,比如社区、医院、商场、仓库、园区等,张庆博先要人工遥控让它对环境进行读取,然后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自动建图,绘制一个工作环境的路网。接下来,无人车就可以按照设定好的路网,自己开始工作。
“像蜗小白这款产品,初始设定完成后,给它布置任务就非常简单了,只要会使用手机,会用微信,就完全可以发布指令。”在蜗小白的应用场景中,经常由保洁员对它们发号施令。日常的工作中,出现电机、软件等问题,需要张庆博到场排除。
“当初无人清扫消毒车被投放到火神山的时候,我们通过视频远程连线,就完成了对机器的设置。”学电气专业出身的张庆博说,很多客户,刚拿到产品时,听说是无人操控的,很难相信,结果一上手,都说,“原来这么简单”。
从人工清扫,到人工操控扫地车,再到无人驾驶清扫车,清洁工作已经在渐渐发生变化。天天接触机器人的张庆博也同样关注到了这份新职业的兴起,无论是收发快递的物流机器人,图书馆的无人借阅设备,还是酒店的送餐机器人,都是服务类机器人。“我看到关于新职业的新闻了,而且自己实际生活中也有感受到,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我觉得这一行前景非常光明。”
智能硬件装调员给普通家庭装上“智能管家”
这个新职业光从字面上看,还有些难以理解。尤其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智能硬件”。而23岁的黄绍鑫已经是这一行里的“老手”。
“看过电影《钢铁侠》吗?智能硬件大概就是钢铁侠家里那些看起来很科幻的设备,再加上一个智能管家——贾维斯。”黄绍鑫目前服务于一家智能家装团队。
在北京海淀清河一套进行装修的公寓内,记者看到,黄绍鑫和装修师傅配合着,正在安装智能音箱。
作为一个智能硬件装调员,黄绍鑫需要掌握基本的硬件知识、软件知识、家装知识、水电知识等。“基本上是一个多业务的综合操作,要是不懂水电,连入门都做不到。”而他本来是一个智能门锁安装员。在广东从事智能门锁安装业务时,经常有业主提出,希望他能帮忙安装智能家居硬件。久而久之,黄绍鑫发现,现在的年轻业主对智能家居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2019年他来到北京,开始专门从事智能家居硬件工作。
“你看我们现在装的音箱,一会儿要装的窗帘,都属于智能家居硬件。”黄绍鑫介绍,通过智能设备的连接,业主家里的音箱、窗帘、门锁、热水器、马桶、照明等硬件,都可以智能操控,甚至人机交互。业主在回家的过程中,就能控制家里的智能硬件。一进家门,窗帘拉上、照明打开、音乐奏响、热水器开启等自动操作,都可以实现。
黄绍鑫已精通包括照明、遮阳、安防、影音、新风等多种智能产品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目前一个月有上百个订单,月入2万到3万元。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体验智能家居,他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行业前景越来越好。
食品安全管理师有“特权”的餐厅卫生检查员
“您得先登记,外来人员进厨房都要登记。登完记,再戴上头套和参观证。”在进后厨前,海底捞的食品安全管理师马书青,先对记者执行了严格的操作流程。
推开海底捞王府井银泰in88店后厨大门,马书青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这个切羊肉的机器要看一下,食品接触面是否卫生。然后是放羊肉的冰柜,温度达标。”转到制冰间,他拿出测氯试纸检查清洗制冰设备的消毒液是否合格,然后走到大堂,检查果蔬是否清洗干净,还要检查小料台上的制冷和臭氧设备是否完好工作。
走出店面,马书青还要下到商场的地下仓库,去检查库存产品的保存情况。
这家海底捞是24小时营业,每天7时到9时是清扫和准备时间。马书青的工作,一般从早8时开始,一直到晚上约9时才下班。总的来看,他的工作可以描述为管得宽、管得细、管得严。上面说的那些要管,没说到的,比如店员的口罩、仪容、仪表、洗手、消毒等,也要管。穿上这身白色的工服,马书青就有了“特权”,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工作可直接向店长汇报。
学食品科学工程,做食品安全管理,马书青属于典型的学以致用。他现在不只是负责店里的食品安全检查,还参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的制定。
食品安全管理师这一新职业的设定,有利于通过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全方位进行食品安全的危害分析与管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以广东省为例,现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约192万家,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53万多名,还需要100万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而全国,则需要更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按照广东省的比例推算,估计需要约1000万名。
密码技术应用员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员”
翟峰成为密码技术应用员是一次机缘巧合。2010年硕士毕业后,翟峰成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员。当时正值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全面推广使用智能电能表,需要密码技术保护。在国家密码管理局的指导下,翟峰边用边学。秉承着“融合密码技术,保障电网安全”的工作理念,经过10多年的历练,成为一名专业的“密码技术应用员”。
谈到自己这份“神秘”的职业,翟峰深感自豪。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第一时间使用他和团队设计的密码便携设备,对灾区断电用户进行应急合闸和保电,为灾区供电的恢复发挥积极作用。“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密码的重要性,‘人民电业为人民’,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为民,便民’。”翟峰说。
谈及“密码技术应用员”的就业前景,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韩文报十分乐观:“现阶段我国对密码人才需求人数30万人左右,实际人才缺口20万人。随着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工程建设提速,到2025年我国密码人才需求将达到110万人左右。其中密码应用技术人员作为密码应用供给侧、用户侧、监管侧的主力军,发展前景光明。”
“进入新时代,随着网络空间成为生产生活新空间、国家治理新领域、经济增长新沃土,密码作为构建网络空间安全秩序的基石,是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手段,对密码从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韩文报表示,未来密码从业方式的多元化,将促进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不断丰富密码服务场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