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蔡超 叶星帅 文/图
近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远规划。
福建泉州海警局自组建以来,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执法。10月9日,该局侦办的“邱某某等人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海豚)案”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经典案例,系中国海警局唯一入选精品案件。据了解,该案曾因涉案海豚发育情况难以判定,造成量刑证据不充分,陷入侦办僵局。为破解难点,专案组邀请专家,通过海豚牙齿DNA测序比对鉴定,最终确定了涉案海豚的发育系数。
海豚误入渔网船员竟残杀5只
2019年11月至12月,邱某某驾驶渔船在中日渔业协定水域附近捕捞生产时,发现有2批次共8只活海豚误入渔网,遂指挥施某某、占某某等船员,将海豚拖至船舶甲板面的左右两侧,并将其中的5只海豚杀害割下牙龈取出牙齿,后将已死亡的海豚丢弃海中。
2020年3月13日,福建泉州海警局对该案件立案侦查。经侦查,涉案海豚为瑞氏海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邱某某、施某某、占某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经涉嫌非法杀害野生动物,依法将其捉拿归案。
案件受理中,因涉案海豚死后已被犯罪
嫌疑人丢回海中,其物种发育情况难以判定,造成量刑证据不充分,该案件被驻地检察机关两次退回补充侦查。
执法员介绍,相关规定表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以该水生野生动物的价值为定罪量刑依据,价值以该物种基准价值、保护级别系
数和发育阶段系数为计算基础。于是,物种鉴定、物种发育系数及涉案海豚发育阶段评估,成为此案件定罪量刑和追偿生态资源损失的关键,但国内对海豚研究少,海豚发育系数在学术上并无同一认定,也无同类案件可供参考,海警执法员陷入侦办僵局。
牙齿DNA鉴定促成案件侦破
为破解“物种发育情况难以判定”这个难点,泉州海警局抽调执法骨干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侦查期间,专案组找准案件侦破的切入口——海豚牙齿DNA测序比对鉴定,邀请多位高校、科研机
构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专家介入,对本案物种、发育系数和发育阶段进行评估鉴定。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确定了涉案海豚的发育系数,并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2019年出台的《水生野生动物及
其制品价值评估办法》,评估出涉案海豚的生态资源损失费用合计人民币37.5万元。
2021年8月26日,历经1年5个月,其间三次开庭审判,最终,犯罪嫌疑人邱某某等人被晋江市人民法院
依法判处2年2个月到3年4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余同案人员也因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环境损坏,被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处公开赔礼道歉并处罚金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