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科学秋冻有3个原则

N据生命时报

最近冷空气频繁来袭,福州“一夜入秋”。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适当冻一冻有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人人都可以“秋冻”吗?冻到什么时候添加衣服最合适?专家教你在不生病的前提下科学挨冻。

专家提醒,秋冻提倡在秋季气温稍凉时,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提高抗病能力。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添衣服?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以15℃为标准,秋天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持续两周以上,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

此外,科学秋冻有3个原则:

1.健康人群在气温稍有下降时,可以不立马穿厚衣服,尽可能晚一点或逐渐添衣加裤,以增强机体对气温下降的适应能力。

2.老人、小孩或体虚的人群,不应该一味追求秋冻,而应该“收住热”,以免热气外散、阳气外泛、风邪入体。

3.当气温急剧下降时,不可一味追求秋冻,否则就易生病。

四类人经不起秋冻

秋冻并不是人人适宜,下面几类人群比一般人更易受到寒冷的伤害,最好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增添衣物。

身体虚弱的老年人

换季时节早晚温差大,是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老人呼吸肌、膈肌及韧带萎缩,肺及气管弹性减弱、呼吸功能降低,不及时添加衣服更易感冒。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较夏天有所升高;寒冷刺激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肌缺血、缺氧更加严重。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及时增加上衣,保暖胸部以免发生心肌梗死;以往有多发性脑梗死、脑血管畸形或狭窄的老人,要注意头部保暖,以免加重或诱发脑中风。

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关节炎患者在天气冷的时候,常会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建议在腿部戴上保暖护膝,可在保证膝关节稳定的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本身局部供血较差,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易发生血管痉挛,使供应肌肉组织的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局部的手足麻木、腰痛等症。

有“三高”的老人在天气变化大时,更要加强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