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琦
2021年11月1日上午11点50分,周与燊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周与燊曾是2015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捐献自己的遗体,为国家的医学做出贡献,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他生前最大的愿望。长眠后,他将遗体捐献给了福建医科大学,做了名无声的医者,用自己的身体阐述生命的真谛。
昨日,记者采访了周与燊的家人,听他们讲述这位平凡老翁生命中那些不平凡的故事。
固执的他坚持16年说服家人
“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周与燊的小女儿周艳对记者说道。
2005年,周与燊看到《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公布后,就产生了去世后捐献遗体的想法。“一开
始父亲和我们说要捐献遗体的时候,我们都是持反对态度的。”周艳擦着眼泪说道,毕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要讲求“圆满”,“父亲一辈子已经十分劳苦,我无法接受他在去世后还不能完整地离开”。
“从2005年开始,一直
到他生病不能说话之前,他都在说服我们。”周艳说,尽管一开始家人们不接受,但周与燊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家人团聚时,周与燊就会复印一些关于遗体捐献的资料,告诉家人捐献遗体能为国家医学做出贡献,可以帮助到很多
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平凡的老翁,他能有这样不平凡的决定,我们深受震撼和感动。其实,就在父亲去世的当天,我们子女还很难做出这个选择,但最后还是决定完成他的遗愿。”周艳说。
曾是感动福建人物事迹影响许多人
周与燊曾是2015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海都报曾在2015年12月23日A46版《感动人物周与燊:向死而生》中报道过周与燊的事迹,感动了众多市民。据了解,周与燊是福州人,共有五个兄弟姐妹,周
与燊排行第二。五兄妹中,他和弟弟周尔和最亲近,所以对于捐遗体,周尔和也是第一个支持的。
2014年,周尔和去世,在周与燊的劝说下,周尔和的遗体被捐献给了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周与燊的
大妹妹周永珍去世后,不仅将遗体捐给同济医学院,还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帮助两位眼疾患者复明。
“我的孩子在听到外公说要捐献遗体时,感到十分敬佩。”周与燊的大女儿周潭榕说,父亲的这个决定也
深深地影响了他们后辈。
“‘捐躯为医学,忠魂留青山’,这是我父亲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周潭榕说,她希望父亲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关注到遗体捐献、器官捐献,这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方式。
一辈子任劳任怨秉公办事
“我的父亲是一个任劳任怨、秉公办事的人。”周与燊的二女儿周文说,父亲年轻时是名干部,在她的孩童时期,她经常看到有人提着礼品来家里找父亲,但都被父亲拒绝了。父亲的优良品质,对子女产生了潜移默
化的影响。
工作上铁面无私,可是生活中的周与燊却是个“暖男”。“小时候母亲在乡下教书,不能经常回家,父亲一个人一边忙工作一边照顾我们四个兄弟姐妹,给我们做饭,带我们上学,
但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一句,一直都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周文哽咽地回忆起往事。
周与燊的儿子周武也向记者表示,父亲与母亲的感情十分好,父亲是一个“爱你在心口难开”的
人,只要他在家中,他都不会让母亲干活,都是一个人默默地任劳任怨,不会让母亲受一点委屈。就算是在自己生病住院时,周与燊问得最多的一句话还是:“你们妈妈在家里还好吗?”
□数据链接
我省遗体捐献10年登记逾10万人
捐献遗体、捐献器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爱、延续生命。
据福建省红十字会三献办敖志雄主任介绍,从2011年至今,我省累计登记遗体捐献者已经超过了10万人。其中历年来累计捐献遗体760多例,捐献器官470多例。敖主任表示,这些数字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有志愿者来登记遗体捐献、器官捐献,每天都有病患因这些志愿者捐献的器官而康复,有医学技术因这些志愿者捐献的遗体而进步。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我们应当向每一位捐献志愿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