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好教师从哪里来?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N念琪

日前,福州市晋安区教育局举行了一场“最美校园”(教师篇)的比赛,20所经过遴选的学校参加了角逐。每所学校由校长带队,现场展示学校如何培养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突显办学主题:活动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创意。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后,办学内涵怎么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怎么提高,是办学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家长关心的话题,直接影响到优质生源的回流,良性循环的形成,学校育人的成效。

二、展示师资风采:各校在汇报中绞尽脑汁、各显神通,纷纷把学校的好机制、好作风展示出来,把老师的靓丽风采展现出来;用实力说话,用办学特色说话,用成绩说话;以朗诵、说唱艺术、情景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亮出家底。

三、引领办学思考:举办此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学校间搭建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校长理清人才培养的思路,过去自己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事情,梳理一下,听了看了别人的好做法,受到启发,激发重新思考队伍建设的得失,改善调整治校办学理念,善待善管善养教师。

当然,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还很长,需要学校的两个办学主体共同努力。就此话题,谈两个观点:

一、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师资培养上,好校长更为重要。首先,校长要有胸怀。要积极鼓励老师成长,不要

怕老师出名,名头太盛了,超越自己。要在校内外大张旗鼓地宣传本校的好老师,让学生、家长、社会最大限度地认可、推崇、褒扬好老师。表面上是老师得利,实际上结果是老师学校校长“三赢”。其次,校长要率先垂范,当一名好老师。校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管理型,一种是学术型。管理型也是好校长,但学术权威可以助力管理威望的提升。校长首先是一名教师,所以要挤时间教好书,参加教研,在名师和名校长中有一席之地,引领治学。有利于学校学术氛围的营造,树立风气,涵养学校优质办学底蕴,形成良好的传统,并得以持续传承,进而成为名校的品牌。

二、好老师的标准不止是名师,更应该是大师,这是对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当然,如果校长努力推动培养,老师自身刻苦努力,也不是做不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名师不只是论文写多了、公开课开多了、外出交流多了就是“名师”,更重要的是课要上得好。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课堂信息量大,知识点得以延伸、启发,算是精彩;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化繁为简、层层递进,从懵懂困惑到豁然开朗,这才是名师。好的名师还要从实践教学研讨到理论总结提升,在本学科专业领域不断成长,成为老师学习的榜样,学生仰慕的偶像,成为业内校际间众所周知的大师。可喜的是,现在的许多老师还重视著书立说,用学术的成就来装点教书育人的丰富生涯,值得推崇鼓励,引领正能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