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村美民富产业兴美丽乡村新画卷

过去五年,福建绘就了一幅幅美丽新农村画卷,“十四五”期间,福建将继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永泰将废弃水电站改为图书馆,古村实现蜕变(永泰嵩口供图)

琅岐葡萄采摘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陈琦文/图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在山海间,福建人民勤劳敢拼,走出了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回望过去五年来的乡村振兴路,福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村庄美景处处可见,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民生活幸福美满……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八闽大地上徐徐展开。未来五年,福建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接续奋斗再出发,吹响振兴新号角,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融入文化创意古村变身网红村

从省级“贫困县”,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撩开面纱惊八闽”,一幅永泰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在绘就……

近日,永泰入选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系全省唯一,将获得中央财政奖补1亿元,这无疑是对永泰多年来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工作的肯定与鼓励。

永泰为何能成为“模范生”?究其原因,离不开“创新”二字。距永泰县嵩口镇区10公里处有片古老的土地,叫月洲村。2019年,该村将一座废弃水电站改造为月溪花渡图书馆,成为我省第一个以民间工艺美术为主题的工艺美术馆。图书馆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游客随处一坐就能将山水尽收眼底。

渐渐地,图书馆成为月洲村的热门打卡地。在闹市中生活的福州人,很喜欢在周末带孩子来到这里,一边徜徉于书海,一边欣赏秀丽的风景。同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改造古厝、廊桥、庄寨等建筑立面等多项举措,月洲村接连荣获“福建十大醉美村落”“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等称号,一跃成为文旅“网红村”。

月洲村的建设仅是福建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的一个缩影。今年,福建将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品质和样板工程等6类19项重点建设任务逐项明确量化指标,生成项目清单,细化到县(市、区)。未来,八闽乡村将不断焕发新颜,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葡萄架撑起致富伞村村有高招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在这点上,马尾打了一场“漂亮仗”。

每年葡萄成熟时,琅岐岛的各个葡萄园一派繁忙,一箱箱刚采摘下来的葡萄,被送往各地消费者手中。去年,该岛葡萄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有6万多人的经济收入与葡萄产业息息相关,还辐射、

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

除了发展“葡萄+”产业外,马尾各村还善于结合区位优势,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以亭江镇白眉村为例,该村将一片抛荒水田改造成占地面积40亩的垂钓中心,平常每天吸引近百名垂钓爱好者,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更为火爆。此外,该

村还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利用老旧空置房屋建成福州首个民营侨批博物馆,带动文旅、网红直播产业发展。

像琅岐、白眉这样的镇村,福建还有不少。近年来,福建不少村落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和社会资源优势,再转化为资产和

资本优势,不断生成一批新型业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征程已开启,福建将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乡村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引才回家乡村热度攀升

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享有“云端之城”“天然空调城”等美誉的宁德市周宁县,早年间因实施劳务强县战略,大批青壮年“闯出山门”。

这些年,周宁县致力于解决人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让“农民学生”开启主播之路,助推高山马铃薯、官司云雾茶等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大山;将高校各领域的专家团队请到家门口,为乡村“传经送宝”。就这样,一批“山旮旯”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又回归家乡,成为周宁县的“致富领头羊”。

王永光便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在广西工作,在家乡“号召”下,回来发展高山杜鹃产业。“高山杜鹃喜凉爽,家乡的环境很适合。创业初期政府给予了政策、技术双重支持,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王永光说,如今,他的基地里有300多种杜鹃花,年产值达500万元。

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方面,福建设立了“百人计划”“八闽英才”“雏鹰计划”等培育工程与引才计划,深化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